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上卿

上卿

①传说夏、商、周高级执政官或爵位名。王室与诸侯国均置。至春秋初期仅有上、下之别。后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级。上卿位列公之下,卿之首。诸侯国次国之于大国,上卿相当其中卿,中卿相当其下卿,下卿相当其上大夫; 小国之于大国,上卿相当大国下卿,中卿相当其上大夫,下卿相当其下大夫。晋朝对诸侯王国三卿亦尊称为上卿。②新莽官位名号。时更名光禄勋曰司中,太仆曰太御,卫尉曰太卫,执金吾曰奋武,中尉曰军政,又置大赘官,位皆上卿,号曰六监。


官名,周置,春秋时期,卿分上中下三等,诸侯国的卿,也得周天子任命,上卿的品位最高。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“公问诸臧宣叔曰:‘中行伯之于晋也,其位在三;孙子之于卫也,位为上卿,将谁先?’对曰:‘次国之上卿,当大国之中,中当其下,下当其上大夫。小国之上卿,当大国之下卿,中当其上大夫,下当其下大夫。上下如是,古之制也。’”战国时期,卿有上卿和亚卿之分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为赵将伐齐,大破之,取阳晋,拜为上卿。”“以相如功大,拜为上卿,位在廉颇之右。”又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(虞卿)说赵孝成王,一见,赐黄金百镒,白璧一双;再见,为赵上卿,故号为虞卿。”汉朝最高的官位是公,其次是卿。汉以前,卿就有孤卿、上卿、卿之分;西汉有上卿和卿之别;王莽时承袭古制,也把卿分为孤卿、上卿和卿三级。大司马司允,大司徒司直、大司空司若,位皆孤卿。司中(即光禄勋)、太御(即太仆)、太卫(即卫尉)、奋武(即执金吾)、军正(即中尉)、大赘官,位皆上卿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汉书·王莽传》)。东汉时的九卿没有孤卿、上卿和卿之分,都称卿,俸皆中二千石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京辅都尉府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置,立府潼关,设京辅都尉一员、副都尉一员,领兵护卫京畿。

  • 调音郎

    教坊阶官名。金、元朝皆置。金二十五阶之第十五阶,秩正七品下。元十五阶第八阶,正六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教坊官,自从四品起,以下分为二十五阶。正七品下,称调音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,参看“教坊”条

  • 邮传部左侍郎

    官名。清末邮传部副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左、右各一人,正二品,特简。佐尚书总理部务。宣统三年(1909),左侍郎改副大臣,右侍郎裁。

  • 天全招讨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三品,隶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,置司于碉门(今四川天全)。置达鲁花赤一员,招讨使二员,经历、知事各一员。下辖鱼通路(今四川康定东)万户府、碉门鱼通等处管军守镇万户府等机构。

  • 司媒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媒氏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师氏中大夫属官,设司媒中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媒氏”。

  • 东京兵马都部署司

    官署名。又称“东京都部署司”。辽朝置,统领楮特奥隗、窃爪、稍瓦、曷术四部及显、乾、贵德、沈等州兵马。官署名。辽代设此官署。辽以辽阳为东京,东京兵马都部署司与东京都统军使司,为镇守留都的官署。见《辽史·

  • 织染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府寺有司染署,隋沿置。炀帝时改属少府监,又置司织署,各设令及丞。大业五年(公元609年)合司织、司染为织染署。唐沿置,令一人,正八品上;丞二人,正九品上;又有府、史、监作、典事、掌固之属。

  • 司色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色司长官,员一人,掌各种器物、衣料的着色。下设小司色上士以佐其职,领缋工中士、漆工中士、油工中士等官属。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官

  • 少仙

    县尉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七《县尉为少仙》: “杜诗有《野望因过常少仙》一篇”,“蜀士注曰:‘少仙应是言县尉也。’”

  • 中书门下后省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八年(1085),改中书门下外省置。以左散骑常侍、左谏议大夫、左司谏、左正言、给事中、起居郎、符宝郎为门下后省;以右散骑常侍、右谏议大夫、右司谏、右正言、中书舍人、起居舍人为中书后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