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尉

中尉

官名。①战国赵国置,掌选官举贤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“荀欣侍,以选练举贤,任官使能”,“为中尉”。②秦、西汉初统兵武职名称,后遂常置,又称备盗贼中尉。位列九卿,秩中二千石。职掌京城治安执法,管理中央武库,兼领左右京辅兵卒,戍卫京师,或亦发兵卒远屯边塞。属官有丞二员及候、司马、千人等,领中垒、寺互、武库、都船令、丞,式道左右中候及丞等。景、武之世多用刀笔吏,严治宗室贵戚豪强之横暴者,案验诸侯王谋反案件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改名“执金吾”。③诸侯国军事长官。西汉初诸侯王国自置,景帝以后由中央代置,秩二千石。一度罢,咸帝时复置。职掌维持王国治安,督察军吏,典领军队,与傅、相共同辅王。东汉沿置。魏晋南北朝地位稍减,与郎中令、大农并号三卿,以典兵为职。或唯置于王、公国,或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国皆置,其品秩随国之地位而定。魏、晋、宋六品,梁位三班至流外四班不等,陈八、九品不等,北魏、北齐七品至九品不等。隋朝改名“”。元朝复置,隶诸王内史府,员六人,正三品。④秦、西汉“主爵中尉”的简称。⑤北魏“御史中尉”的简称。⑥唐“护军中尉”的简称。


官名,1、掌选练举贤,任官使能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荀欣侍以选练举贤,任官使能……官牛畜为师,荀欣为中尉。”2、统兵武官。秦汉皆置,俸中二千石,掌京城治安、巡逻捕盗。属官有丞、候、司马、千人。武帝太初元年改称执金吾,属官有中垒、寺互、武库、都船四令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。王莽时又改中尉为军正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东汉仍称中尉,职如郡都尉,掌治安捕盗贼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弁工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弁师下士二人,工四人,掌管王的冠冕。北周置弁工中士,正二命;弁工下士,正一命。掌冠冕的制作,属冬官府司织下大夫。

  • 戟楯虎贲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为皇帝的侍从武官,属戟楯虎贲将军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六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

  • 太官令丞

    官名。秦始置太官令及丞,属少府。汉沿置简称太官,也可称大官或泰官。又《封泥考略》卷一有“大官长丞”,则大官令也可作大官长,与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所记不同。三国魏沿置,晋转属光禄勋,南朝宋齐梁陈转属门

  • 利用太监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利用监的佐官,见“利用监”。

  • 左府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北周天官府太府中大夫所属有左府上士,正三命;左府中士,正二命。《周礼》无此官。《唐六典》说:“晋少府属官有左右藏令。东晋御史九人,各掌一曹,有库曹御史。后复分库曹置外左库、内左库。宋文帝省外左库

  • 提领诸路课税所

    官署名。元太宗十一年(1239),回回商人奥都刺合蛮扑买中原课税,十二年,立提领诸路课税所,以奥都刺合蛮为长官,掌管课税征收。奥都刺合蛮加倍征收中原课税,造成混乱,不久即废该所。

  • 怀州招抚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末战时设立的机构。宣宗兴定五年(1221)设于河东南路怀州,以招集离散民众,受中京行枢密院节制。

  • 扫寇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三国魏置。晋、南朝宋省、置无常。宋八品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八班,拟略远将军等号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改拟骁雄将军等号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

  • 夏国主

    辽、宋授给西夏国君的封爵。景宗元昊、毅宗谅祚、惠宗秉常、崇宗乾顺曾获此爵号。

  • 太子四率

    即“太子左卫率”、“太子右卫率”、“太子前卫率”、“太子后卫率”的合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