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散

中散

官名。①北魏初期置。为内廷官,直宿禁中,隶属幢将,无员限,无具体职掌,在皇帝左右参预机密,经常奉使出巡州镇,考察地方官政绩。皇帝出征时随从左右,管理御用兵器。兼用文武,亦任用以医、卜等专门技能侍奉皇帝者。中期以后,分设主文中散、奏事中散、侍御中散等。如长期派驻在某一机构,则冠其名,如秘书中散、外都曹奏事中散等。或作为起家官。设中散庶长,位在其上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五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② 中散大夫省称。


官名,为中散大夫的简称。西汉末年王莽置,东汉沿置,无固定人数,多时三十人,秩六百石;无固定职事,掌顾问应对。三国时嵇康曾任此职,故称嵇中散。颜延年《嵇中散》:“中散不偶世,本自餐霞人。”其后,魏、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北魏皆沿置。唐、宋为正五品上文散官,金为从四品上内侍官,元为正二品内侍散官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六·文散官·中散大夫》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》、《宋书·百官上·中散大夫》、《南齐书·百官志》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上·光禄卿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》、《宋史·职官九·文散官》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·内侍散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军佐

    辅佐军官治理军务的官员称军佐,如军需、军医、军事文官、军事技术人员等,也置将、校、尉,但不设上将。军职类名。国民党政府规定:几军队中辅佐军官以治理军务者称为军佐,如军需、军医、以及军用文官与军事技术人

  • 亲丧未葬不许入仕

    官员任用限制之一。唐时亲丧未葬而入仕者, 例黜其官。颜真卿曾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,有诏终身不齿。至五代后周广顺中始正式下诏亲丧未葬者不许入仕。入宋以后,此制转严。参见“丁忧”。

  • 属国长史

    官名,也称辽东属国长史。东汉置,掌辽东属国事。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“瓒还郡,举孝廉,除辽东属国长史……诏拜瓒降虏校尉,封都亭侯,復兼领属国长史。职统戎马,连接边寇。”

  • 伊犁将军

    官名。全称“总管伊犁等处将军”。清朝新疆驻防八旗之最高长官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)设,驻伊犁。总掌驻防八旗、绿营及地方各民族事务,综制文武,兼辖军民,天山南北两路皆听节制。其衙门设司官五人,笔帖式四

  • 银台司

    见“通进银台司”。官署名。宋置,掌受天下奏状案牍,抄录其目进御,发付勾检,纠其违失而督其淹缓。因该司设在银台门内,故名银台司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一·旧制通进银台司》。

  • 通直散骑郎

    “通直散骑侍郎”省称。

  • 守祧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宦官。掌守护先王先公的庙祧。《周礼·春官》: “守祧,奄八人,女祧每庙二人,奚四人”,“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,其遗衣服藏焉。若将祭祀,则各以其服授尸。其庙则有司修除

  • 太子少傅丞

    官名。太子少傅属官,两晋、南朝皆置。晋、宋七品,梁五班,陈七品、六百石。

  • 左降

    官吏被贬降级。《晋书·应詹传》: 应詹上疏云“今宜峻左降旧制,可二千石免官,三年乃得叙用;长史六年,户口折半,道里倍之。”唐朝官员因罪被贬至边远地方任职,经一定年限或遇赦,可改迁近处任职。因其常有可能

  • 飞龙院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马官衙。设飞龙使、副使等职。官署名,负责养马。其长官为飞龙使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二》,参看“飞龙使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