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主客司

主客司

官署名。隋初置,为尚书省礼部四司之一,设侍郎二员为长官,文帝开皇六年(586) 又置员外郎一员贰之; 炀帝时改名司蕃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复旧,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员为长贰,职掌前朝二王后裔入朝之接待及生活用品之供应,少数民族及外国宾客使节接待给赐之事,颁发诸蕃国封爵授官之命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初礼部诸务归太常礼仪院,本司无职掌,郎中、员外郎为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后,恢复职事,诸少数民族、外国宾客入朝,由其确定接待规格,至则图其衣冠,书其山川风俗,有封爵礼命,则承诏颁付; 掌嵩、庆、懿陵祭享,崇义公承袭之事。下设四案。哲宗元祐(1086—1094) 初兼领膳部事,绍圣(1094—1098)初与膳部互置郎官兼领,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省并郎曹,遂改由礼部郎官兼领其职。明初置为礼部四属部之一,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员,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名“主客清吏司”。清沿明制未改。参见“主客清吏司”。


官署名。唐代礼部设主客司,掌诸藩朝见及二王后代子孙等事。其官有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。其后历代多相沿,至清末废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礼部》、《文献通考·职官六·礼部尚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都威卫使

    官名。元朝置。中都威卫使司长官,秩正三品。下设副使、佥事等职。

  • 器备库提点

    官名。元大都留守司所属有器备库,至元二十七年(公元1290年)置,秩从五品。掌殿阁金银宝器二千余件。以提点一人为主官,下设大使、副使、直长。

  • 祗候郎君班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属著帐郎君院。统领祗候郎君。下辖左、右祗候郎君班详稳司。 置详稳、 直长、 闸撒狘、 拽剌等职。辽著帐郎君院分司之一。其官有祗候郎君班详稳、祗候郎君直长、祗候郎君闸撒狘,统领所

  • 行政院政务处长

    官名。为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的长官。见“行政院政务处”。

  • 黄纸

    选举制度用语。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用黄纸书写本籍士族的品、状,后遂成为评定士族品第的代称。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 “先帝创临天下,黄纸再定,至于选举,铨为首格。自不清定,三载于兹。主者其更诠论,务扬清激

  • 老寿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授予沙门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 “帝后幸广宗,有沙门昙证,年且百岁,邀见于路,奉致果物,帝敬其年老志力不衰,亦加以老寿将军号。”

  • 大名杂造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(1284),掌大名路民户内织造段匹等人匠,秩正六品。置达鲁花赤、提举、同提举、副提举各一员。隶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下。

  • 府同知

    官名。辽制于黄龙府和兴中府置同知,为知府的副贰,属南面大蕃府官。金代京府与外府亦设同知,位在府尹之下,少尹之上。元代在散府府尹之下亦设同知为其副职。明制,府同知与通判分掌清军、巡捕、管粮、治农、水利、

  • 大都督

    官名。① 高级军事长官。三国吴、魏初于战争时临时设置,作为加官。《三国志·陆逊传》:“黄武元年(222),刘备率大军来向西界,(孙)权命逊为大都督,假节,督朱然、潘璋、宋谦、韩当、徐盛、鲜于丹、孙桓等

  • 明锐将军

    参见“十明将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