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主客清吏司

主客清吏司

官署名。明、清礼部四司之一,简称“主客司”。明初沿前制,于礼部设主客部。洪武二十九年(1396),改部为清吏司。掌土司及诸蕃朝贡接待、赏赐之事,兼提督会同馆。初设郎中一人、员外郎一人、主事一人,分掌司事。弘治五年(1492),增主事一人,专管会同馆事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置。设郎中三人,满洲、蒙古、汉各一人; 员外郎二人,宗室、满洲各一人; 主事二人,满、汉各一人; 以及笔帖式、经承若干人。掌宾礼之事,并司进贡芽茶之额与实录、玉牒告成之颁赏。所属有赏赐科、四译科、芽茶科、火房等机构,分办本司事务,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併入仪制清吏司。


官署名。明、清皆置,为礼部的第三司,掌接待外宾等事。其官有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清代又增满、蒙人员,员数有所增加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一·礼部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礼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弭妖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弭妖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兵曹掾属

    官名。见“公府兵曹”。

  • 官员任用类别之一。充即充当,是近于一种特派式的任用。唐自开元以后此种任用多见于史。如开元三年(公元715年)以光禄寺卿马怀素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并充侍读;开元二十二年(公元735年)遣张九龄充河南开稻田

  • 掌材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匠师中大夫掌材上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祠部司

    官署名。隋始置,为礼部四司之一。司的长官,隋初称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主官。祠部郎中一人,从五品上;员外郎一人,从六品上。掌祠祀、享祭、天文、

  • 通州卫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通州卫在洪武间为北平属卫,永乐四年(公元1406年)升亲卫,掌守卫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。以指挥使为主官,下辖千户所。

  • 盥漱小底

    辽朝宫中杂役名。属北面官著帐户司承应小底局,掌宫中皇帝、太后、太妃皇后、太子盥洗侍候之事。例由著帐户充任。

  • 左右监门郎将

    武官名。隋炀帝时置,为左右监门府的主官,见“左右监门府”。

  • 鸾台侍郎

    官名。即门下侍郎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 改,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改为黄门侍郎,玄宗天宝元年 (742) 复名门下侍郎。参见“门下侍郎”。官名。唐垂拱元年(公元685年)改黄门侍郎为鸾台侍郎

  • 胥长

    吏名。宋朝宗正寺、大理寺置,员各一人,位在胥史上。吏员名。宋置于各寺监,承长官之命,掌办本衙署事务。其下有胥史、胥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