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部员外
官名。渤海国官,左六司义部属官,位郎中下。
官名。渤海国官,左六司义部属官,位郎中下。
守门人。唐李商隐《为举人上翰林萧侍郎启》:“曾干阍侍,获拜堂皇。”
金制,官员犯公私罪及赃污者,称为犯选格。
县长官正式办公的地方是县衙的正堂,县官所出文告,有时用它做县长官的代称。
官名。匈奴置。奕蠡为匈奴语音译,亦作谷蠡。由单于亲信子弟担任,地位仅次于左、右贤王(一说位在右贤王之上),有依次担任单于的可能,与左、右贤王及右奕蠡王合称为四角。西汉时居东方,所统土地、人口多于其它地
官名。明洪武(1368—1398)中于审刑司置,三人,正七品。详见“审刑司左详议”。
元朝对“阉人”和“宦者”的别称。指宦者、宦官。元张昱《宫中词十八》:“近前火者催何急,惟恐君王怪到迟。”
官名。金朝置,为司天散官。二十五阶之第十二阶,秩从六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司天翰林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从六品上,称探赜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唐宋时解试取中后的士子,由主考部门解送至尚书省应礼部试,称为发解。
翊前、翊后、翊左、翊右将军的合称。详见各条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检点的属官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军帅。参见“典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