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官名。五代时后梁置,掌应接诸军。《资治通鉴·后梁纪一》记弘农王曾以“庐州观察使刘威为应援使。”
指儒生出身的官吏。《汉书·朱博传》:“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。”
官名。北齐置,见“驼牛署令丞”。
官名。魏晋南北朝置五兵尚书、七兵尚书,掌军事枢务,十六国后燕、西秦、北凉所置则称兵部尚书,为尚书省兵部曹长官。西魏尚书省分十二部,改七兵为兵部,或说置尚书。西魏末、北周改置兵部中大夫,属夏官府。隋、唐
官名。见“司稼寺”。
官署名。隋置,分左右,掌领外军宿卫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左右武卫府》。
官名。金置,见“书画局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内膳上士佐官,员四人,正二命。
官制用语。宋朝官员和吏人转迁的一项规定。朝廷内外各司吏职,原该年劳补官者,依法准许自愿改换相应官资,注拟差遣,称“比换”。官员亦可比换其他类别的相应官资。
见“修政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