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等爵
爵名,唐置。唐朝爵分九等,其名称是:一等称王,食邑万户,正一品;二等称嗣王、郡王,食邑五千户,从一品;三等称国公,食邑三千户,从一品;四等称开国郡公,食邑二千户,正二品;五等称开国县公,食邑一千五百户,从二品;六等称开国县侯,食邑千户,从三品;七等称开国县伯,食邑七百户,正四品上;八等称开国县子,食邑五百户,正五品上;九等称开国县男,食邑三百户,从五品上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志》。
爵名,唐置。唐朝爵分九等,其名称是:一等称王,食邑万户,正一品;二等称嗣王、郡王,食邑五千户,从一品;三等称国公,食邑三千户,从一品;四等称开国郡公,食邑二千户,正二品;五等称开国县公,食邑一千五百户,从二品;六等称开国县侯,食邑千户,从三品;七等称开国县伯,食邑七百户,正四品上;八等称开国县子,食邑五百户,正五品上;九等称开国县男,食邑三百户,从五品上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志》。
官名。明、清皆置,为掌醢署长官。详“掌醢署”条。
即“功德司”、“功德使”。
“右小武伯下大夫”的省称。
大学职名。国民党政府时期规定,大学各学系各设主任一人,办理本系教务,由院长商请校长聘任;独立学院各系主任由院长聘任。
文书名。宋朝任命状的一种。宋制,凡委任官员,有品者给告身; 无品者及临时差遣,不论职任轻重,皆给黄牒。敕授者由中书省、吏部奏授者由门下省颁给。委任官员的证状。用黄纸书写。《宋史·职官三·官告院》:“元
辽朝御帐亲军。太祖选诸部精壮千余人为亲军,以亲信大臣统帅,称腹心部,又称皮室军。太宗扩充至三万人,成为军队的一支重要力量。有左、右、南、北四皮室详稳司,号称四皮室,各设详稳统领。
官名统称。南宋高宗建炎元年(1127)置御营司,下辖行在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中等五军,每军各设统制一人为长官,统称五军统制。
年长的君主。《左传文公六年》:“乙亥,晋襄公卒,灵公少,晋人以难故,欲立长君。”
官署名。清末商部附属机构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)设。职掌编辑发行商报,通过刊登本报招商、集股诸事及各地商情,以推动工商业。置提调官一人,本部司员兼充。编辑聘请学问深邃通达商务者出任。清末商部所属机构
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官名,改左侍禁置,为正九品武阶官,属小使臣。官名。宋代武职分五十二阶,其中有忠训郎、忠翊郎两阶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国朝武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