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署名。明洪武九年(1376)始置。设令一人,正六品,丞二人,从六品。后改令正七品,丞正八品。十年改令、丞为承敕郎,二人,从七品,并以中书舍人、给事中隶监下。后罢。
清朝地方士绅对巡抚、布政使、按察使,以及道台、知府的尊称。
吏部及其所属各司的别称。
官名。辽朝设,为东京宰相府官员,次于左相。
官名,金朝置。从五品,掌奏御进告尚书省,御史台理断不当事。其佐官有同知登闻检院,正六品。属官有知法二员,从八品,女真、汉人各一员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官名。见“登闻检院”。
唐古特官。清设于后藏,属唐古特文官。员额不定,亦无一定职务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乡、镇公职人员。国民党政府设于乡、镇公所,掌理文化事项。下设干事。
即“额驸”。
明清制度,翰林院编修、检讨等官升任詹事府左、右坊之职务(如中允,赞善之类),即称开坊。詹事府之官职,本专备翰林升转,故有此称。清末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詹事府裁撤,而翰林升任他职,亦沿旧说称“开坊
官名。清置,为衍圣公官属。秩正八品, 员额一人,以孔子后裔承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