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侍讲学士

侍讲学士

官名。唐玄宗时于集贤院置,以五品以上官员充任,掌质史籍疑义。宋真宗咸平二年(999),置翰林侍讲学士,多以台谏官、宫观官兼充,秩正七品。金朝沿置,一人,从三品。元朝于翰林国史院置,二人,从二品,蒙古翰林院亦置二人,集贤院置二人,从二品。位次于侍读学士,与侍读学士共掌文翰之事,以备皇帝顾问。元末朱元璋于吴元年 (1367)年置为翰林院学士之一,初正四品。洪武十八年(1385) 改从五品,二人,位亦在侍读学士下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改为文学博士。成祖即位后,复旧制。掌制诰、史册、文翰之事,备皇帝顾问。凡经筵日讲,纂修实录、玉牒、史志等,则为总裁,并参与集议政事、典礼。凡皇帝赴太学及郊祀等仪典中,位在四品京卿之上,以示尊崇。成化 (1465—1487) 以后,礼部、吏部侍郎凡出身翰林者,兼任侍讲学士。东宫官属中庶子、谕德、中充、赞善、洗马等亦多有兼任者。清朝沿明制。


官名,掌给皇帝讲授经史等书。唐宋元明清皆置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集贤殿书院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二·翰林侍讲学士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三·翰林兼国史院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绣衣执法

    官名。新莽置,时王莽发大军结集边郡征讨匈奴,吏士放纵扰民,故置,员五十五人,镇抚边郡,督大奸猾擅弄兵者。然皆货略为市,侵渔百姓。官名,汉武帝置绣衣御史,王莽改曰绣衣执法,掌督察大奸猾。《后汉书·伏湛传

  • 降用

    清代吏部之处分制度。凡受降级处分之官员,就现任之级递降,照所降之级食俸,仍留现任,称为降用。其处分有三等,以级为差,有降一至三级之别。

  • 顾问

    左右侍从之臣,有事则询问。见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。《晋书·段灼传》:“臣无陆生之才,不在顾问之地。”(1)指左右侍从之臣,有事则咨询之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 “皆欲置于左右,顾问省纳。”《晋书·段灼传》

  • 中官子弟任官限制

    汉代官员任用限制之一。《后汉书·冯绲传》说:“旧典,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”。同书《李固传》又记李固对策说:“诏书所以禁侍中、尚书、中臣弟子不得为吏察孝廉者,以其秉威权,容请托故也。而中常侍在日月之侧,

  • 掌厩都辖

    官名。金置,属尚厩局,见该条。

  • 左右鹤禁卫

    东宫警卫机构。唐垂拱元年(公元685年)改左右监门率府为左右鹤禁卫,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复旧。

  • 蒙藏院

    官署名。民国置,为办理蒙藏事务的机关。初名蒙藏事务局,民国三年改称蒙藏院。直属于大总统,设总裁一人,总理院务,监督所属职员,副总裁二人辅之;下设参事、佥事、主事、司长、秘书、翻译官等。民国十七年,国民

  • 仪仗都部署

    官名。宋太祖建隆(960—964)中置,掌南郊仪仗之事,设副都部署佐之。后不常置。

  • 提举国史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,以宰相监修国史,其再次任职者则改称提举国史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,罢监修国史,以尚书左仆射提举修国史,左仆射阙,即差右仆射。南宋初因之。孝宗乾道元年(1165),命参知政事兼

  • 制府

    清朝总督之别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