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夫人
命妇名号,明置,以封侯爵,曾祖母、祖母、母及本官妻为某侯夫人,俱从其爵。如非追封,本官母以上俱加“太”字,称侯太夫人。
外命妇名。汉代列候之妻称夫人。均属泛称,其别加诰授策命者则又加国夫人、郡君、县郡之号,始真为命妇封号。南朝梁时有封外戚妇人以夫人而冠以侯号者, 称为侯夫人, 如《梁书·阮修容传》记元帝文宣阮太后母陈氏,承圣二年(公元553年)追封武康侯夫人。明制,侯之妻封侯夫人,地位在国夫人之下,伯夫人之上。因其子孙封者加“太”字。
命妇名号,明置,以封侯爵,曾祖母、祖母、母及本官妻为某侯夫人,俱从其爵。如非追封,本官母以上俱加“太”字,称侯太夫人。
外命妇名。汉代列候之妻称夫人。均属泛称,其别加诰授策命者则又加国夫人、郡君、县郡之号,始真为命妇封号。南朝梁时有封外戚妇人以夫人而冠以侯号者, 称为侯夫人, 如《梁书·阮修容传》记元帝文宣阮太后母陈氏,承圣二年(公元553年)追封武康侯夫人。明制,侯之妻封侯夫人,地位在国夫人之下,伯夫人之上。因其子孙封者加“太”字。
为太子左户将和太子右户将两官,分掌左右户郎更直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参见“功勋制度”。太平天国勋位名。见“勋位(1)”。
官名。见“公府法曹”。
女官名,即九嫔,西汉末年王莽置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备和嫔、美御、和人三,位视公;嫔人九,视卿;美人二十七,视大夫;御人八十一,视元士。”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土司次官,佐司土中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遂成为司土司长官,称司土下大夫。宣帝即位,复置六府诸司中大夫后,仍为次
官署名。即“宾客清吏司”。
官名。唐始置,为宫廷女官。二十四典之一,属尚宫局,员二人,正七品。为司记之佐,协掌宫内诸司簿书,出入录目,加印,然后授行。宋沿置,属尚书内省,金、明悉如唐制。明永乐 (1403—1424)后尽归其职于
官名。北魏置,《魏书·恩幸传》: “(徐义恭)为尝药次御,出为东秦州刺史。”为皇帝身边亲近之职,佐尝药典御负责御药的调制,在进御前要先尝。
①宋朝士名。徽宗政和八年(1118)置,以赐在学选人,从五品。②道士封号。明朝置。并有加太常寺卿、礼部尚书及宫保等衔者。为一时殊荣,非常制。
清朝“军机章京”之别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