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痊大夫
见“保和大夫”。
见“保和大夫”。
官名。渤海国官,左六司之忠部长官,居司政(比仆射)下。
官名。宋代设置,为通进银台司的主官,见“通进银台司”。
使职名。唐肃宗至德、乾元(756—760)中改防御使置,主兵事而无旌节,有副使一人,判官二人,代宗永泰(765—766)以后有加置参谋者。
官名。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(1390)于中、左、右、前、后五军断事司分置,每司设一人,正七品,分理军中刑狱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革。参见“五军断事司”。
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见“金部司”。
即“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。”
西夏职官封号。授与次品官,称为文武孝种口恭敬东南姓关上倚世。
即“北院司徒”。
官名。①北魏初期置。为内廷官,直宿禁中,隶属幢将,无员限,无具体职掌,在皇帝左右参预机密,经常奉使出巡州镇,考察地方官政绩。皇帝出征时随从左右,管理御用兵器。兼用文武,亦任用以医、卜等专门技能侍奉皇帝
官名。战国秦置。宦官中的小吏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传食律》:“不更以下到谋人,粺米一斗,酱半升,采(菜)羹,刍槁各半石。宦奄如不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