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儒林郎

儒林郎

官名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始置,正九品上文散官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改于秘书省置,十人,正七品,掌明经待问,唯诏所使。唐朝定制为正九品上文散官。北宋前期沿唐制,神宗元丰三年(1080)废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改置为选人新阶官,从八品,取代旧阶官节度掌书记,观察支使,防御、团练判官。金置以授从七品下文官。元改文官从六品,敕授。明朝为文官从六品,敕授。清朝为文官从六品封赠。


官名。唐代文散官正九品上称儒林郎,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》。宋承唐制,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文散官》。金代儒林郎为从七品下,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文官九品》。元代为从六品,见《元史·百官七·文散官》。明代从六品升授为儒林郎,见《明史·职官一·吏部》。清代儒林郎为从六品,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吏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傅君

    对太子太傅的尊称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程秉传》:“(太子孙登)笑曰: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诚所赖于傅君也。”

  • 公府媒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三国时魏于咸熙元年(公元264年)始置于丞相府,有属一人,所主无考,秩第七品。蜀吴无考。

  • 司筵

    官名。隋朝内官尚寝之属,置三员,视勋品,掌铺洒扫; 炀帝时改司设。

  • 太史寮

    见“太史友”。官署名。商末西周始置,其长官称太史,掌管国王的册命和祭典等事。见于甲骨文和金文。

  • 曩论觅零逋

    官名。吐蕃官,即内副相,置一人,与大相、副相、内大相、小相、整事大相等共任国事。

  • 航务大监

    海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其军阶为上校,掌理海军航务。

  • 司法佐

    杂任职名。唐置,职掌同州“司法参军事”参见该条。

  • 报谢使

    官名。南宋时,金或蒙古若准许宋廷议和,宋廷则需派使臣致谢,所派使臣称报谢使。官名。南宋置,为答谢金或蒙古准许议和的特遣使。

  • 将相

    将军和相国合称。泛指高级文武官员。《墨子·法仪》: “虽至士之为将相者。”

  • 乡贡

    唐代由府州荐举士人应礼部考试的制度。唐制,凡不属官学生徒的士人,如欲应礼部的考试,须先带着身份、履历证书,到县报名,经县考试合格,升于州,州再加以考试,称为“解试”。解试合格后,即取得了参加礼部举行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