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,汉置,即公主封地之县的县尉。参看“邑令”、“县尉”条。
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令、丞。掌供奉宫廷衣服玩物之事。隶光禄寺。
保荐人员的审查任用制度。北洋政府时实行此制,依照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九月三十日公布的《文官甄用令》的规定,凡有下列资格之一者,得由保荐官切实保荐,依法甄用:一、有和简任官或荐任官相当资格,由考试
官名。唐肃宗以后置,为观察使属官,奏请有出身人及六品以下正员官充任。五代沿置。宋初观察州置,掌助理郡政,选士人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从八品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重定选人阶官
官名。唐德宗兴元元年 (784) 置,一人,从二品,以授节帅罢任者,无职事。
使职名。即同和院使,五代后梁开平元年(907)改。
官署名。清朝工部节慎库所属之机构。顺治(1644—1661)中置。分掌出纳工需款项之事。
官名。三国魏文帝黄初(220—226)初年设中书省,在长官中书监、令以下有通事郎,后增设中书郎,亦称中书侍郎,五品。晋朝沿置,员四人,五品。魏、西晋时中书监、令承受、宣布皇帝旨意,由侍郎草拟成诏令,呈
指诸侯。《尚书·商书·说命中》: “树后王君公,承以大夫师长。”孔颖达疏: “君公谓诸侯也。”
吏员名。宋代称县中低级吏员为小使,与高级吏员——主吏相对应。参见“编录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