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兵部员外郎

兵部员外郎

官名。①兵部头司兵部司次官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 始置一员,掌本曹籍帐,侍郎缺则代理曹事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罢,后又置兵曹承务郎行其职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 复旧,置二员,一掌武官贡举及杂请之事,一掌判南曹,每岁选人,审核其解状、簿书、资历、考课。高宗、武则天、玄宗时,曾随本司改名司戎员外郎、夏官员外郎、武部员外郎,寻各复旧。从六品上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初为六品寄禄官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成为职事官,置一员,与兵部郎中协助尚书、侍郎参掌本部事务,正七品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(1129),兼领职方司,其后或又兼领驾部、库部司。若从军或将命于外,则假以为宠。②兵部佐官。辽为南面朝官,金、元为兵部尚书佐贰官,分掌部务,位次于郎中,从六品。明初置,正六品,旋罢。清初亦置,后罢。③兵部诸司员外郎统称。如隋、唐、五代、两宋之兵部、职方、驾部、库部员外郎,明清之武选 (总部、司马部)、职方、车驾、武库员外郎,清初之督捕员外郎等。


官名,隋文帝开皇六年(公元586年)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,以司其曹之籍帐,侍郎缺,则掌管其曹事。其后,历代皆置。唐朝兵部员外郎则掌贡举、杂请等事。宋朝兵部员外郎参掌兵部副职之事。兵部尚书为长官,侍郎为副贰,与尚书共掌兵卫、武选、车辇、甲械、厩牧之政令,郎中、员外郎参掌。建炎二年(公元1129年)诏兵部兼职方,即兼掌国家图籍等事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下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志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二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街功德使

    官名。即“左街大功德使”。

  • 三最

    宋朝考察州县守令之标准。以狱讼无冤、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,农桑垦殖、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,屏除奸盗、人获安处、振恤困穷、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中罢,哲宗元祐(1086—10

  • 比部曹

    参见“比部”。

  • 磬工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玉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磬工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  • 侍从官

    官名。① 皇帝、后妃左右随侍官员统称。②北宋前期,观文殿大学士、观文殿学士、资政殿大学士、资政殿学士、端明殿学士、龙图阁学士、龙图阁直学士、龙图阁待制、天章阁学士、天章阁直学士、天章阁待制、宝文阁学士

  • 骁卫

    1、官名,汉有骁卫将军,东汉改为骁骑。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二·左右骁卫》:“汉有骁卫将军,谓之杂号将军。武帝以李广为之,后省。”2、官署名。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二·左右骁卫》:“隋开皇十八年,置备身府。炀

  • 左武大夫

    官名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东上閤门使置,正六品。武阶官名。宋政和中改东上閤门使为左武大夫,秩正六品。

  • 一等艺师

    官名。清末农工商部属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无定额,正六品。于部属农事试验场任职。以专科学校毕业试用合格者奏补,秩同主事。官名,清朝光绪32年(公元1906年)设此官,属农工商部,无固定名额,

  • 候选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京官郎中以下,外官道员以下,凡初由考试或捐纳出身,以及原官因故开缺,依例起复者,均赴吏部报到,听候选用,称为候选。选定后,赴各该指定处所候补。清制,内自郎中外自道员以下的官吏,凡由

  • 县阴阳学训术

    阴阳学教官名。明清设置,秩未入流,见“阴阳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