爵名。周朝官制卿爵至春秋初期有上,下之别,后又分为上,中、下三等。中卿为卿爵第二等。《公羊传·襄公十一年》: “三军者何?三卿也。”何休注: “卿大夫爵号,大同小异。方据上卿道中、下,故总言三卿。”诸
官名。明置,据《明会典》记载宏治三年(公元1490年)令山东布政使司劝农二参政兼理山东河道。
官名。清光绪三十二年,改组内阁,设会议政务处,以各部尚书为内阁政务大臣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·内阁》。
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副司库”。
清朝“云骑尉”之原称。
官名。三家魏置为王太妃、公主属官,掌车马,九品。西晋王太妃亦置。1、春秋时卿、大夫的家臣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仕于公曰臣,仕于家曰仆。”大夫称主,故仕于家者称家仆。2、王太妃和公主的属吏,掌车马,九品。
县分职诸曹之一。隋代县有士曹,置士曹倥,至唐改称“司士佐”,参见该条。
官名。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)置,为审官西院副长官。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。
官名,汉置,为护乌桓校尉属官,俸六百石,为事务长官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。
即“镇守海口屯储亲军都指挥使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