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承奉
官名。即内侍省内常侍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内侍省为长秋监,改内常侍为内承奉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复长秋监为内侍监,内承奉亦复名内常侍。
官名。隋置,属长秋监,见该条。
官名。即内侍省内常侍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内侍省为长秋监,改内常侍为内承奉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复长秋监为内侍监,内承奉亦复名内常侍。
官名。隋置,属长秋监,见该条。
官名。金置,属詹事院。秩正八品,承奉膳羞。有丞,正九品。
官名泛称。唐朝为秘书省、殿中省、太常寺、太仆寺、左春坊等部门具有天文、音乐、医术、阴阳卜筮等专门技能并管理该事务的官员的通称。分本色出身与非伎术出身两种。以伎术起家出仕者为本色出身,其叙迁有限制,不得
民国时有议会,由人民选举代表组织而成,为合议机关。分国会(议院)、省议会、县议会三级。
参见“判录司”。
官名。即“职方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职役名。仵作之名,唐末五代时已出现, 亦作仵作行人。宋人郑克《折狱龟鉴》卷二《释冤下》“府从事发”条引《玉堂闲话》已提到仵作行人,系指代人验尸送葬为业之人。在宋代,仵作
官名。渤海国十卫之一北右卫长官,置一人。
官名。即“仪制清吏司郎中”。
官署名。辽北面官。掌太和宫契丹军民之事。置都部署、副部署、判官等职。
官名。突厥有此官,为高级官员。见《北史·突厥传》,参看“次设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