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内臣

内臣

禁内之臣。指宦官。《汉书·五行志》: “阙在司马门中,内臣石显之象也。”《宋史·真宗纪》:“禁内臣出使预民政。”


1、国内之臣,辖内之臣。《春秋·谷梁传·庄公二十三年》:“祭叔来聘,其不言使,何也?天子之内臣也。”

2、降服之臣。《左传·僖公七年》:“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,言于齐侯曰:洩氏、孔氏、子人氏三族,实违君命。君若去之以为成,我以郑为内臣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:“邛、作、冉駹、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。”

3、宦官、太监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上》:“园陵小于朝廷,阙在司马门中,内臣石显之象也。”《宋史·真宗纪》:“禁内臣出使预民政。”《明史·宦官传序》:“(太祖)常镌铁牌置宫门曰:内臣不得干预政事,预者斩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开封尹

    即“开封府尹”。官名。五代时开封府的长官。见“开封府尹”。

  • 文宣公

   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的后代原褒圣侯为文宣公,并兼任曲阜县令。见《唐会要·褒崇先圣》。

  • 管理街道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制度,每年由御史一人、工部司员一人、步军统领衙门司员一人,共同组成管理街道厅,掌管京城的道路沟渠。见《历代职官表·历代职官简释》。

  • 协律大夫

    阶官名。金教坊二十五阶之第九阶,秩从五品下。元十五阶第五阶,从四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教坊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二十五阶。从五品下,称协律大夫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参看“教坊”条。

  • 掌筵郎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六品上。

  • 仪卫正

    官名。明朝王府仪卫司长官。详见“仪卫司”。

  • 将屯将军

    汉朝将军名号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 “属国悍为将屯将军”。杂号将军名,汉置,掌监统诸驻屯兵。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:“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。”注:“《正义》李奇云:监主诸屯。”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属国悍为将

  • 拉雅哈资伯克

    官名。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。掌细民争讼。叶尔羌设一人。秩五品。

  • 受卷官

    见“受卷”。

  • 右二护军府

    官署名。唐初秦王、齐王府所置六护军府之一,掌侍卫陪从,置护军一员、副护军二员,长史,录事及仓、兵、铠曹参军各一员,统军二员、别将四员,分掌领亲、勋卫及外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