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师中郎将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208)刘备置,以诸葛亮为之,总管军政。后庞统亦受此职,位在亮下,建安末诸葛亮迁军师将军后,未再置。十六国大夏亦置。
官名,东汉末年刘备置,掌参谋军事等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先主遂收江南,以亮为军师中郎将,使督零陵、桂阳、长沙三郡,调其赋税,以充军实。”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208)刘备置,以诸葛亮为之,总管军政。后庞统亦受此职,位在亮下,建安末诸葛亮迁军师将军后,未再置。十六国大夏亦置。
官名,东汉末年刘备置,掌参谋军事等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先主遂收江南,以亮为军师中郎将,使督零陵、桂阳、长沙三郡,调其赋税,以充军实。”
官署名。北齐设置,掌饲养牛羊等牲畜,以供应宫廷之需。各设署令为主官,秩从八品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二十·北齐官品》。唐宋唯称牛羊司,参见该条。
官署名,亦为政区名。明置,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简称。洪武二十年(公元1387年)于辽东北部置三万卫,管辖兀者、乞列迷、女真地区,以千户侯史家奴为指挥佥事。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建州女真首领阿哈出来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为导淮委员会长官。见“导淮委员会”。
官名。北魏于缘边诸镇置,镇的副长官,佐镇都大将掌镇务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未载其品秩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《周书·周惠达传》:“正光(520—525)中,(肖) 宝夤为关西大行台,又假(冯)景陵江将军,领大行台都令史,从宝夤征讨。”职掌同尚书都令史。参见“大行台”。
官名。清朝侍卫处之职官。掌皇帝出入之扈从。额定十人,于内大臣、散秩大臣及前锋统领、护军统领、副都统内特简。凡皇帝朝会、祭祀、驾出、驾人以及谒陵、耕耤等,皆扈从前导。凡皇帝御经筵、六阅、御楼受俘赐见等,
官名。金制于盂津渡置讥察、副讥察各一人,秩正八品与正九品,掌讥察奸伪。南迁后置讥察使,秩从七品;副使,秩正八品。陕西置于秦州,河南置于唐、邓、息、寿、泗五州。又置提举讥察使与副使,秩正五品与从五品;沿
即“座位榜”。
官名。“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”之简称。参见“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”。
即带剑穿履上殿。汉朝皇帝赐予亲信大臣上朝时的特殊待遇。受赐者可以佩剑穿履朝见皇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