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机大臣

军机大臣

官名。清朝军机处之长官。俗称“大军机”,又称“枢臣”。正式名称,初为“办理军机事务”,以后分为“军机处行走”和“军机处学习行走”二等。嘉庆(1796—1820)中期以后,又分别称“军机大臣上行走”和“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”。一般初入值资历较浅者为“学习行走”,资历稍深后则去掉“学习”二字。光绪(1875—1908)末亦有直以“军机大臣”任命者。皆为兼差。由皇帝在满、汉大学士、尚书、侍郎、京堂及外任督抚等官员内特简,亦可由军机章京升任。无定员,少时四五人,最多时十一人。例以位高资深之满、汉各一人为领班,称“揆席”。前期,除个别例外,亲王不入军机; 咸丰(1851—1861)、同治(1862—1874)以后则屡以亲王入值,任领班军机大臣。负责常日侍直内廷,备顾问,赞理政务。具体职责为每日晋见皇帝,协助处理折奏,参议大政,并承皇帝旨意撰拟谕旨(乾隆中期以后实际由军机章京代拟); 还负责审拟交办的重大案件,稽察各部院衙门汇奏事件,以及奏补重要官缺等事。例兼方略馆总裁和内翻书房管理大臣。宣统三年(1911),成立责任内阁,遂转为总理大臣、协理大臣。


官名,清朝置,为军机处官员,人员无定额,多由大学士、尚书侍郎充任,掌军国大政,以赞机务,常日侍值,应对献替。巡幸时也是这样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志一》,参看“军机处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都掌设署

    官署名。元至大四年(公元1311年)置,属徽政院,秩正五品。设署令五人,署丞二人。至治三年(公元1323年)罢。

  • 幢将

    官名。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(386)置。《魏书·官氏志》:“员六人,主三郎卫士直宿禁中者。”除领禁兵宿卫外,有时也外出作战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宿卫幢将为从七品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·还有“内幢

  • 奏举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官员选举的方式之一。选人积累一定任数、考数,由一定员数举主推荐,经磨勘改为京官; 中级以上官员奉朝廷命令,荐举同级或下级官员任某种差遣; 中级以上官员及皇室贵族据荫补法,奏荐一定数额的子

  • 印务札蓝

    官名。清至民国时期蒙古各旗置,每旗一人,辅助印务梅伦处理旗务,遇印务梅伦有事故时,由管旗参领或闲散札蓝代理之。

  • 常忠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铁弗刘虎传》:“(太武帝)又诏(赫连)昌尚始平公主,假常忠将军、会稽公,封为秦王。”

  • 法师

    佛教官名。西夏置为佛教高级职称。可出任功德司副使,参与译、校佛经和重大佛事活动。

  • 御正上士

    即“小御正上士”。

  • 騊监丞

    官名。 秦置, 属太仆。入汉因之, 为騊监长副贰, 掌皇帝乘马。 东汉省。

  • 陆军部调查员

    官名。清末陆军部之职官。宣统二年 (1910) 设,俱以正参领 (正三品) 以次军官充之,无定员。驻札各省,掌调查各省军人、军事之情况,以报告本部。

  • 卜士

    官名。卜人中之为士者。春秋鲁国有此官,掌太子出世时抱负之礼。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 “九月丁卯,子同生。以大子生之礼举之,接以大牢,卜士负之,士妻食之,公与文姜、宗妇命之。”《礼记·内则》: “国君世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