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衡司

军衡司

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陆军军官之班秩、阶品、封赠、袭荫,以及官佐之任职,凡军官、官佐并领其籍。辖任官、赏赉、考绩、旗务四科。置司长一人掌司事,下设科长四人,科员四十人,司副官一人及录事二十六人,分司各职。


官署名。(1) 陆军部所属。清末始置,掌陆军官佐任补,绿旗防营员弁的升调、奖惩、恤赏及各项武职的荫袭、引见、验放等事务。主官有司长一人,下设科长、科员、司副官及录事。司内分设考绩、任官、赏赉、旗务四科。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设军衡局,以局长为主官。北洋政府复称军衡司,掌办陆军各项人事行政:一、军官、军佐和军用文官的任免、转补;二、调查各兵科人员;三、考绩表、兵籍、战时名簿、军用文官名簿;四、保管军官、军佐、军用文官和战时职员表;五、编纂年格名簿;六、赏赉、叙勋、褒奖;七、休假;八、废兵处置;九、军人结婚;十、养赡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张作霖执政时军衡司改隶军事部陆军署。国民党政府时军政部陆军署亦置军衡司。(2) 海军部所属。北洋政府始置,掌海军各项人事行政,其所掌一至九项与陆军部军衡司同。此外为:十、军法;十一、司法官和监狱职员的考绩;十二战时捕获审检所;十三、海军监狱;十四、赦免和在监人员的处置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张作霖执政时军衡司改隶军事部海军署。国民党政府时期,海军部亦设军衡司,司内分设铨叙、典制、恤赏、军法四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抚使司

    见“宣抚司”。官署名。清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,为军事机关,位在宣慰使司之下,掌军事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土司各官·四川宣慰使司》。

  • 学部实业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置,属学部。掌农工商学校,并审核各省实业,为民兴利诸事项。设郎中一人为主官。司内分设两科:实业教务科,掌农业学堂、工业学堂、商业学堂、实业教员讲习所、实业补习普通学堂、艺徒学堂及各种实业学

  • 考选委员会委员长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为考选委员会的长官。见“考选委员会”。

  • 海军总司令部

    海军指挥机关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原隶军事委员会。民国二十七年 (公元1938年)行政院的海军部裁撤, 其经营事务归并海军总司令部。民国三十四年 (公元1945年) 海军总司令部曾一度缩编为海军处,改隶于

  • 细铠左右

    武官名。南朝置,见“侠毂队主”。

  • 司威

    官名,掌督察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司威陈崇奏,衍功侯光私报执金吾窦况,令杀人,况为收系,致其法。”“司威陈崇使监军上书言……”

  • 中记室参军

    官名。南朝齐置为大将军府僚属。梁、陈诸皇弟皇子府、嗣王蕃王府、庶姓公府、庶姓持节府皆置。梁自七班至三班,陈自六品至九品,依府主地位而定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诸督府亦增设。

  • 五官郎中

    官名。东汉隶五官中郎将。秩比三百石。更直执戟,宿卫宫殿门户,出充车骑,实为后备官员,以供选用。三国时吴仍置。官名,汉置,为五官中郎将属官,俸比三百石,掌持戟值班,宿卫殿门,出充车骑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

  • 屯田部

    官署名。明初工部四属部之一。洪武六年(1373 ) 置,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四人,掌屯田、抽分、薪炭、夫役及坟茔营造制式等。十三年,改屯部。二十九年,再改屯田清吏司,遂为定制。

  • 车工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车工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