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十九路

十九路

政区名。金袭辽五京道之制置为五京路,又置十四总管府,各辖一路,共为十九路:(1) 上京路,治所在上京会宁府(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白城),统会宁府,肇、隆(故辽黄龙府,今吉林省农安县)、信三州,并有附路五:蒲与路、合懒路、恤品路、曷苏馆路、胡里改路。(2) 咸平路,治所在咸平府(今辽宁省开原县东北),统咸平府及韩州。(3) 东京路,治所在辽阳府(今辽宁省辽阳市),统辽阳府,澄、沈、贵德、盖、復、来远六州,并有附路一:婆速府路。(4) 北京路,治所在北京大定府(今辽宁省宁城县西),统大定、广宁、兴中、临潢四府。利、义、锦、瑞、懿、建、全、庆、兴、泰十州。(5) 西京路,治所在西京大同府(今山西省大同市),统大同、德兴二府,丰、弘、淨、桓、抚、昌、宣德、朔、武、应、蔚、云内、宁边、东胜十四州。(6) 中都路,治所在大兴府(今北京城西南),统大兴府,通、蓟、易、涿、顺、平、滦、雄、霸、保、安、遂、安肃十三州。(7) 南京路,治所在南京开封府(今河南省开封市),统开封、归德、河南三府,睢、单、寿、陕、邓、唐、裕、嵩、汝、许、钩、亳、陈、蔡、息、郑、颍、宿、泗十九州。(8) 河北东路,治所在河间府(今河北省河间县),统河间府,蠡、莫、献、翼、深、清、沧、景八州。(9) 河北西路,治所在真定府(今河北省正定县),统真定、彰德、中山三府,威、沃、邢、洛、磁、祁、濬、卫、滑九州。(10) 山东东路,治所在益都府(今山东省益都县),统益都、济南二府,潍、滨、沂、密、海、莒、棣、淄、莱、登、宁海十一州。(11) 山东西路,治所在东平府(今山东省东平县),统东平府,济、徐、邳、滕、博、兖、泰安、德、曹九州。(12) 大名府路,治所在大名府(今河北省大名县)统大名府,恩、濮、开三州。(13) 河东北路,治所在太原府(今山西省阳曲县),统太原府,晋、祈、平定、汾、石、葭、代、隩、宁化、岚、岢岚、保德、管十三州。(14) 河东南路,治所在平阳府(今山西省临汾县),统平阳、河中二府,隰、吉、绛、解、泽、潞、辽、沁、怀、孟十州。(15) 京兆府路,治所在京兆府(今陕西省西安市),统京兆府,商、虢、乾、同、耀、华六州。(16) 凤翔路,治所在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),统凤翔、平凉二府,德顺、镇戎、秦、陇四州。(17) 鄜延路,治所在延安府(今陕西省延安市),统延安府,丹、保安、绥德、鄜、坊五州。(18) 庆原路,治所在庆阳府(今甘肃省庆阳县),统庆阳府,环、宁、邠、原、泾五州。(19) 临洮路,治临洮府(今甘肃省临洮县),统临洮府,积石、洮、兰、巩、会、河六州。以上共京府六,府州一百七十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对伎术官任官的限制

    官员任用限制之一。所谓伎术官,指的是掌理天文、音乐、医药等专门知识的官员。唐制规定他们只能在本司任用, 除非任职年久,否则不得外迁。伎术官外迁他官,被认为是“器用纰缪, 职务乖违, 不合礼经”(见《唐

  • 征兵使

    唐羁縻府州临时特遣使。《资治通鉴·唐纪三十八》记宝应元年(公元762年)代宗即位后遣刘清潭使回纥修旧好,且征兵讨史朝义。

  • 护西胡校尉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北凉段业置。掌管凉州地区少数民族事务。李玄盛以安西将军、敦煌太守领之。见《晋书·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。

  • 部都尉候

    官名。为汉代边郡部都尉候望系统属官之长,主候望之事。候所在的官署称为“候官”,所辖为一段候官塞(约百里)上的若干候长及其所率领的若干燧长。候的属吏有丞、掾、士吏、令史、尉史等,主要在候官办事;此外又有

  • 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

    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内部的临时机构。民国六年(公元1917年)初,关于对德国的和战问题,各方面仍有很大的争论。北洋政府为了应付起见,于三月十三日在国务院内设置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,以研究当时的外交关系。评

  • 副总管

    官名。北周各地设总管府管理军政,其江陵总管府因有保护及监视梁国之责,特置此职辅佐总管。宋、辽、金、元、清皆置为总管副贰。参见“总管”。总管的副职。北周以总管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,一般不设副职,惟置于江陵

  • 委署参领

    官名。清朝八旗组织中中层编制单位甲喇之副长官,即参领之副职。康熙三十四年(1695),以每甲喇只设参领一人不敷用而增设。协助参领处理旗务。雍正元年 (1723) 改为副参领,遂成定制。

  • 讨击使

    唐朝边镇武官,位在军镇大使下。

  • 司农少卿

    官名。北魏为“大司农少卿”省称。北齐为司农寺次官,员一人,四品上。历代沿置,亦称“司农寺少卿”。隋初正四品上,隋炀帝增为二员,改从四品。唐初增为四员,太宗贞观 (627—649) 减为二员,从四品上。

  • 中太一宫使

    官名。宋神宗熙宁四年 (1071),于京城建中太一宫,以前任宰执提举。哲宗元祐六年(1091),改置中太一宫使,为祠禄之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