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十六路

十六路

政区名。南宋绍兴十一年(公元1140年)宋金和议成,旧时京东东、京东西、京畿、京西北、河北东、河北西、河东、永兴诸路全沦于金,秦凤路诸州亦多不为宋所有,其时疆域,东尽明越,西抵岷嶓,南至琼崖,北达淮汉,尚存两浙(绍兴三十二年即公元1162年复分两浙路为浙东、浙西)、两淮(淮东、淮西),江南东、西,荆湖南、北,四川(成都、梓州、利州、夔州四路,宋人称为四川路,南宋时改梓州路为潼川路),福建,广南东、西,共十五路,而旧京西南路残存襄阳一府,随、房、均、郢四州及光化、枣阳二军,仍称一路,合为十六路。建炎四年(公元1130年)曾合江南东、西为一路,至绍兴初复分,绍兴十四年(公元1144年)因郑刚之请,复分利州为东西两路,而乾道四年(公元1168年)又合为一路。因此,南宋时期以十六路的建制为时最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邦君

    周朝称诸侯国君。《梁其钟铭》:“梁其身邦君大正,用天子宠。”《尚书·周书·酒诰》:“我西土棐徂邦君、御事、小子,尚克用文王教,不腆于酒。”《诗经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邦君诸侯,莫敢朝夕。”指太守、刺史等

  • 左右平

    官名合称,即左平和右平,为廷尉属官。汉置,掌刑法审判。汉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左右平,秩皆六百石。东汉沿置,左右平各一人,掌平决诏狱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廷尉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廷尉》。

  • 典兵中郎

    官名。西晋置。皇帝出行时,督摄仗卫,在五时车后。或亦随军出征。

  • 实业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学部所属之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农工商学校,并审核各省实业,为民兴利。辖实业教务、实业庶务二科。置郎中二人,总理司务,下设员外郎、主事,分司各职。

  • 军须库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,掌军需事务。宣宗贞祐二年(1214)置。设使、副使领库事,秩从八品、从九品。

  • 泰士

    ①官名。同“大士”。掌狱讼刑罚。春秋时齐国置。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上》: “(齐景公)曰: ‘何哉’?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? 则泰士子牛有矣”。②一说为上士别称。《逸周书·王会解》: “中台之外,其右泰

  • 平水令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由平准令改名。位流外三品蕴位。为平水署长官,属少府卿,掌平抑物价及染事。陈沿置。隋复改“平准令”。

  • 详谳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大理院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增设。掌复判外省死罪案件,应驳审者由该处拟稿。置总核、分核等,由各庭推事中熟悉例案者兼充。

  • 礼官博士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六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
  • 词林

    宋以来翰林院之通称。宋仁宗至和元年(1054) 九月,仁宗飞白书“词林”二字以赐翰林院,故有是名。明朝洪武初年于皇城内建翰林院,亦扁其额曰“词林”。指翰林。《玉海·康定赐翰林飞白书》:“王洙为学士,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