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千石

千石

官秩等级。西汉置,新莽时改为下大夫。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置。西汉丞相长史、御史中丞及其他中央机构的副职,皆秩千石。大县县令也有秩千石者。东汉略同,月俸八十斛。晋朝凡尚书令、尚书仆射、公府长史、司马,秩千石。南朝宋之公府长史、司马、廷尉正、监,尚书令、御史中丞、大县县令等并千石。又陈制: 四品之朱衣直阁,云骑、游骑将军,中书侍郎,太子三卿,太中、中散大夫、司徒左右长史,国子博士等; 五品之散骑侍郎,四军将军,左右中郎将,皇弟皇子府长史,司马; 六品之通直散骑侍郎,五校尉,东宫三校尉; 七品之谒者仆射,八品之大县县令、相,五品、六品之杂号将军,并千石。


千石原是秦汉时期官俸的等级名,王莽时改千石俸为下大夫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》:“千石奉,月八十斛。”注:“荀绰《晋百官表注》曰:(汉延平中)一千石月钱四千,米三十斛。”也有时代指千石俸的官。汉朝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的长史,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的长史和司马俸皆千石;太中大夫、中常侍、尚书令、御史中丞、中宫仆、太子率更令、太子家令、太子仆和城门司马,也皆俸千石;县邑道之令和王国的郎中令及仆,也俸千石。有时涉及这级俸的官员时,则用千石代指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“命列侯、将、大夫、御史、谒者、千石、六百石、博士、议郎、郎官各上封事,指陈得失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胶工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皮下大夫胶工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执刀

    杂任职名。唐置于各府州,掌执刀随从,员额自十十至五人不等。

  • 权知

    见“权发遣”。权知是暂时代替的意思。宋朝初期,差遣官员治事,在官衔前常带有“知”字,“知”是主持的意思。其暂时代替者称“权知”,以后遂被沿用。如权知枢密院事,权知某州某府等。品秩低的任品秩高的职务时,

  • 大司马票骑将军

    官名,汉置,掌武事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太尉》:“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,以冠将军之号。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,不冠将军,亦无印绶官属。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,置官属,禄比丞相,去将军。”《汉书·

  • 累室帅

    女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,无定员,六品。

  • 大选

    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。又称双月选。明朝之制,凡内外官员出缺,由吏部选补,其初授官及考定升降者归双月选,按平常之缺依序升除。清朝沿之,以属于除班、升班之官员人双月选。后以补班内丁忧起复之汉郎中、员外郎、主

  • 宁羌中郎将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前赵刘曜授仇池氐杨难敌为侍中、上大将军武都王,兼领此职。见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。

  • 右弼

    官名。北魏明元帝泰常七年(422)置。太子拓跋焘监国,以重臣崔浩等出任。坐西厢东面,与左辅同掌百僚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改中书令置,钦宗靖康元年(1126)复旧名。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亦置,崇祯

  • 从事中郎

    官名。东汉大将军、车骑将军属官。职参谋议、大将军府所属员二人,秩六百石。魏晋南北朝皆置。其职依时依府而异,或主吏,或分掌诸曹,或掌机密,或参谋议,地位较高。三国时三公、将军府置,员不定。魏末相国府置四

  • 备身五职

    备身都将、备身别将、备身统军、备身军主、备身幢主的合称。北齐置。属领左右府,位在备身正,副都督之下。负责宫禁侍卫。从八品。北齐设有备身五职,都是低级近卫官。五职有左右备身五职,刀剑备身五职。见《隋书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