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士丞
官名。秦属卫尉。西汉景帝初更属中大夫令,至后元年(前143)复属卫尉。为卫士令副贰,分掌宫门卫屯兵,禁卫皇宫。东汉有南、北宫卫士丞各一人,分掌南、北宫卫士,秩三百石。三国魏亦置,九品,秩二百石。北齐为卫尉寺卫士署次官,协掌京城及诸门屯卫士兵。
官名,西汉置,为卫尉属官,助令掌卫士守卫宫门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。详见《卫尉》条。东汉南北宫各置卫士丞一人,俸三百石,掌领卫士守卫宫门。三国魏也置,九品,俸二百石。北齐为卫士署副长官,助令掌京城及诸门屯卫兵。
官名。秦属卫尉。西汉景帝初更属中大夫令,至后元年(前143)复属卫尉。为卫士令副贰,分掌宫门卫屯兵,禁卫皇宫。东汉有南、北宫卫士丞各一人,分掌南、北宫卫士,秩三百石。三国魏亦置,九品,秩二百石。北齐为卫尉寺卫士署次官,协掌京城及诸门屯卫士兵。
官名,西汉置,为卫尉属官,助令掌卫士守卫宫门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。详见《卫尉》条。东汉南北宫各置卫士丞一人,俸三百石,掌领卫士守卫宫门。三国魏也置,九品,俸二百石。北齐为卫士署副长官,助令掌京城及诸门屯卫兵。
见“议政贝勒”。
官名。亦作涓人,战国时楚国设置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楚灵王独傍徨山中,野人莫敢入王。王行,遇其故鋗人。”集解:“韦昭曰:‘今(三国)时之中涓也。’”参见“中涓”。
(1) 陆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有一、二、三等军医正,其军阶分别为上校、中校、少校,掌理陆军医疗事务。(2) 海军相当官。北洋政府设于各舰,由一等军医官充任。
官名。晋朝置。位在抚军大将军上,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,二品,开府者位从公,进为一品。不常置。武官名。晋代设置,为优礼大臣的虚号,开府者为位从公,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驾部、中大夫典牝上士佐官,员一人,正二命。
官名。即太子典膳郎。官名。唐置,见“典膳局”。
使职名。唐朝有屯田之州,置营田使;节度使兼营田使者,其军一万人以上,置营田副使一人,协掌军屯。
官署名。清朝特设办理钱粮核销之专门机构。雍正元年 (1723),为革除各省钱粮奏销中之积弊而设,掌各地钱粮奏销事。置满、汉郎中各二人,员外郎各二人,主事各三人,笔帖式十人。然成立之后,各处奏销之事仍有
参见“右主客郎”。
传说中五帝时学校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注引董仲舒说:“成均,五帝之学”。在原始社会中,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有礼、乐、射等,“礼”指社会习俗和宗教仪式;“乐”指音乐舞蹈;“射”指武艺。都是作为一般专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