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卿士

卿士

①官名。又称“卿事”。周朝王室及诸侯国执政大臣,六卿之长。《诗经· 大雅·常武》: “王命卿士,南仲大祖,大师皇父。”《史记·管蔡世家》:“周公闻之,而举胡以为鲁卿士,鲁国治。”② 指卿大夫。《尚书·周书 ·洪范》: “汝则有大疑,谋及乃心,谋及卿士,谋及庶人,谋及卜筮。”③泛指执政者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 “楚王与二卿士,皆五百人当之,则可矣。”二卿士指楚令尹子西,司马子期,皆为当时楚国执政大臣。


1、指卿和士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“谋及卿士。”疏:“卿士,六卿掌事者;然则谋及卿士,以卿为首耳,其大夫及士亦在焉。”

2、指王卿之执政者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武公、庄公,为平王卿士。”注:“卿士,王卿之执政者,言父子秉周之政。”姚鼐《公羊传》补注:“治国则谓之卿,治军旅则谓之士,卿而有军行者是曰卿士。”卿士,也写作卿事、卿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鼓吹

    演奏鼓吹乐的乐队。鼓吹乐源自北方民族,主要乐器有鼓钲箫笳等。本用于军中。汉朝宫廷卤簿亦用之,甚隆重。或以赐有功大臣,遂成为皇帝赐予臣下的一种礼遇。东汉边将及万人将军始有,位不及者仅得假之。魏晋其赐甚轻

  • 诏狱亭部

    官署名,东汉置,即审判科,掌审理案犯。亭:评审、处理。《后汉书·孝灵帝纪》:“使侍御史行诏狱亭部,理冤枉,原轻系,休囚徒。”

  • 议曹史

    1、官名,汉朝郡县属官,位在议曹掾下,掌参与谋议。多以境内名士任之,无固定人数,也无固定职事。2、议曹从事史的简称。《陈书·儒林传·顾越》:“扬州议曹史兼太子左率丞。”

  • 首席审理员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置于库乌科唐镇抚使公署审判处,负责审判事务。

  • 右春坊

    官署名。属东宫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太子典书坊置,掌侍从、献纳、启奏,职比中书省。咸亨元年(670)复名典书坊,睿宗景云二年(711)再改为右春坊,长官右庶子二员,次官中舍人二员,另有太子舍人四

  • 工曹

    官署名。北魏初设。《魏书·宿石传》:“(宿沓干) 迁给事,兼领工曹。”其后废。北宋徽宗崇宁三年 (1104) 改定开封府所属六曹,又置,掌京府工程劳作之事。大观二年 (1108),天下州郡依开封府例置

  • 南京户部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南京六部之一。永乐十八年(1420)迁都北京后,原留南京之户部遂加“南京”二字。洪熙元年(1425)复以南京为京师,去“南京”二字,只称户部。正统六年(1441)再定以北京为京师,留南京之

  • 法律编查会

    法典编纂机关。北洋政府改法典编纂会置,依照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二月一日公布的《法律编查会规则》规定,设会长一人,由司法总长兼任;副会长二人,由会长聘任;编查员若干人,由会长聘任;编纂或调查某种法

  • 司关大夫

    官名。即司门郎中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司门郎中。

  • 左转

    官制用语。指官员被降职。古时尊右,以左为下,故以此作为降职的代称,其义与左迁同。官吏降职称左转。《后汉书·第五伦传》:“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,褒见而异之,署为吏。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