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右光禄大夫

右光禄大夫

官名。三国魏置,《三国志·刘放传》:“正始元年 (240) ,更加 (刘) 放左光禄大夫,(孙)资右光禄大夫,金印紫绶,仪同三司。”作为在朝显职的加官,以示优崇,或授予年老有病者为致仕之官, 亦常用为卒后赠官。 无职掌。 西晋时假金章紫绶,禄赐、班位、冠帻、车服、佩玉,置吏卒及诸所赐给与特进同。 二品。 其以为加官者, 唯章绶、 禄赐、班位而已,不别给车服吏卒。卒赠此位者,如本已有卿官,不复重给吏卒,其余皆给。光禄大夫在汉朝属光禄勋,魏、晋时地位提高,不复属之,南朝时仍属光禄勋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(508) 定为十六班,位在金紫光禄大夫上,加开府仪同三司者,升为十七班,置官属同三公。陈二品,秩中二千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定为从一品中,二十三年改为二品,北齐仍二品,北周正八命,亦在金紫光禄大夫上。隋初定为正二品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降为从二品。唐初沿之,太宗贞观 (627—649) 后,唯设光禄大夫,不分左右。宋哲宗元祐三年 (1088) ,分光禄大夫为左、右两阶,徽宗大观二年 (1108) ,改称为正奉大夫。参见“光禄大夫”。


官名,三国魏置,仪同三司,作为在朝显职加官用,也作为年老退休或死后赠官用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放传》:“正始元年,更加放左光禄大夫,资右光禄大夫,金印紫绶,仪同三司。”其后,魏晋南北朝隋唐宋皆沿置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、《隋书·百官志上·中·下》、《旧唐书·职官一·勋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女君

    女君即皇后。《汉书·外戚传·文德郭皇后》:“黄初三年,将登后位,文帝欲立为后……遂立为后。”注:“《魏书》曰:后上表谢曰:妾无皇、英釐降之节,又非姜、任思齐之伦,诚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。”皇后之称。《

  • 户部提举帐司

    官署名。南宋高宗绍兴 (1131—1162) 中置,总管天下帐状,由户部左曹郎中、员外郎兼领。

  • 五威中帅

    官名,属五威将,掌佐五威将班符命于天下。详《五威前帅》条。

  • 王国牧长

    官名。晋于王国置牧长,掌畜牧牛马之事。

  • 百司问事谒者

    官名。唐朝诸王府皆置,各一人,正七品下,掌本府与诸司联络等事。武则天时废。

  • 都水

    官署名。汉朝中央、郡国皆置。主修护水利设施或收取渔税。西汉太常(奉常)所属都水专管皇帝陵园区域内之水利事务,大司农、少府所属都水主管地方水利事务。水衡都尉亦设置长、丞。东汉唯置于郡国。官名。秦汉设都水

  • 同知南院枢密使事

    官名。辽朝南面官,南枢密院官员,在南院枢密副使下。官名。辽置,为南枢密院副贰长官,与南院枢密使等长官共掌文铨、部族、丁赋之政,凡契丹人民皆归其管。北衙不理民,南衙不主兵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北面朝官·

  • 捐纳

    封建政府准予士民捐资纳粟以得官之法。秦始皇四年(前243)因灾荒大疫,准百姓纳粟千石,拜爵一级,始行捐纳之例。嗣后历代相沿,或因赈灾,需饷,因边储,兴工,遇有度支不济,即准士民捐银,授予官职。至清朝,

  • 郭什哈按班

    即“郭什哈昂邦”。

  • 右二护军府护军

    官名。同“右一护军府护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