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仪署

司仪署

官署名。北齐鸿胪寺始置,有令、丞,又有奉礼郎三十员。隋朝有令二员、掌仪二十员。唐朝置令、丞各一员,掌凶礼丧葬之具,又有司仪、掌设、斋郎、幕士等属员。宋初存其名而无除授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)改殿庭仪礼司为此,置丞一员、鸣赞四员、序班五十员,掌陈设、引奏,外吏来朝,必先演仪于寺; 建文(1399—1402)中罢,永乐(1403—1424)初复置。
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。隋唐因之。掌凶礼丧葬之具。京官职事三品以上,散官二品以上祖父母,父母丧,职事散官五品以上、都督、刺史卒于京师,及五品死王事者,将葬,祭以少牢,率斋郎执俎豆以往。三品以上赠以束帛,一品加乘马。五品以上葬,给营墓夫。其官有令、丞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、下·鸿胪寺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鸿胪寺·司仪署》、《通典·职官八·鸿胪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蓝翎长

    官名。清朝八旗下级武官。设于内务府三旗包衣护军营、三旗包衣前锋营,以及火器营、健锐营等诸军营。以冠为金顶蓝翎故名。均为正九品。属护军者十五人,掌治营务。属前锋营者十二人,掌习马上技艺。属火器营者一百二

  • 拜爵

    授与爵位。古代授给爵位时,要举行一定的仪式,这种封授仪式,称为拜爵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,爵至大庶长。”

  • 邑大夫

    官名。①战国时卿大夫封邑的行政长官。战国三晋官印文: “阳成君邑大夫金安。”(《文物》一九五九年第八期六二页)。②春秋时县令通称。参见“邑宰”。

  • 冬曹

    工部之别称。古者有兴作,必于冬季农隙时,故名。

  • 北寺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北京大理寺的省称。因与南京大理寺相别,故名。

  • 全国经界局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 (公元1915年)一月设置,掌办全国土地的调查、测丈、登记。设督办一人,为特任官,直属大总统。局内分置总务处与清丈处,共分六科办事。设处长二人,科长六人,科员十二至十六人,

  • 督作使

    使职名。唐武则天延载元年(694)以姚铸为督作使,督铸铜铁天枢,铭记功德,黜唐颂周。四夷酋长、诸胡聚钱买铜铁不能足,又赋民间农器以足之。官名。唐武则天置,《资治通鉴·唐纪二十一》“延载元年”条载:“武

  • 敕令所删定官

    官名。宋置,为敕令所提举的下属官员,负责敕令的删定工作。参看“敕令所提举”条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二·编修敕令所》。

  • 得君

    臣下得到君主的信任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。”赵歧注:“管仲得遇桓公,使之专国政如彼。”

  • 专门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学部专门司之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设,掌司事。额设二人,正五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