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勋司

司勋司

官署名。吏部诸司之一。详见“司勋”②。


官署名。隋始置,为吏部四司之一,主勋赏之事。司的长官,隋初称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长官。司勋郎中一人,从五品上;员外郎二人,从六品上。掌官吏勋级之事。所属有主事四人,令史三十三人,书令史六十七人,掌固四人。五代亦置司勋司。宋初置判司勋司事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凡勋官之赐全由中书掌管,本司无所掌。元丰改制,始以郎中、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,掌管功勋酬奖、审复赏格,司内分十案:功赏四案,勋赏三案,检法案,知杂案,开拆案。所属有主事一人,令史一人,书令史六人,守当官四人,正贴司八人,私名五人。隆兴元年(公元1163年)省并,以司封官兼领。金元六部不分司,故无司勋司。明清称“稽勋清吏司”,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正议大夫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始置,正四品。唐沿置为正四品上文散官。宋初沿唐制,太宗太平兴国(976—984)初改正奉大夫。神宗元丰三年(1080)置为新寄禄官,取代旧寄禄官六部侍郎,从三品。哲宗元祐

  • 定国上公

    官名。新莽耒末更始政权置。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: “悉拜置诸将,以族父良为国三老,王匡为定国上公。”官名,西汉末年更始置。《后汉书·刘玄刘盆子列传》:“更始即帝位……悉拜置诸将,以族父良为国三老,王匡为

  • 五十石

    年俸五十石粮谷的官员。战国秦国置。《韩非子·定法》: “商君之法曰: 斩一首者爵一级,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。”

  • 兼侍御史

    宋朝宪衔之一。参见“宪衔”。

  • 皇太子宫小学教授

    官名。南宋孝宗淳熙七年(1180)置,掌以经史教授皇孙。官名。宋淳熙中置,见“资善堂”。

  • 教育研究所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学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延聘精通教育之士定期演讲,内容以教育原理及教育行政为主。学部人员均按时听讲。置庶务员、编辑员各一人,由学部司员兼理。清末学部所属机构。聘请教育专

  • 节府

    南朝为 “持节都督府”省称。见《南齐书·张敬儿传》。

  • 比视官

    官职制度。北魏时将官品令中未列的一些官职,如直阁、直后、直斋、武官队主、队副等比附官品令中有品级的官职,以确定其待遇,称为比视官,但犯法不得以官当刑。孝明帝熙平、神龟(516—520) 年间,胡太后从

  • 制置茶盐使

    官名。北宋太宗淳化三年(992) 罢榷茶务后置,使领茶盐之事,置副使佐之。四年罢。至道元年(995)复置。其官署为制置茶盐司。

  • 果毅郎将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左右领左右府改左右备身府,各置三人,以为折冲郎将副贰,从四品。官名。隋大业中置,为折冲郎将的副职,秩从四品,员额三人,掌领骁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