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吏部司

吏部司

官署名。隋始置,为吏部的头司。司的主官,隋初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主官。吏部郎中二人,正五品上,一人掌文官阶品、朝集、禄赐,给其告身假使;一人掌选补流外官。员外郎二人,从六品上,一人佐助尚书、侍郎主判南曹。所属有主事四人,令史三十人,书令史六十人,制书令史十四人,甲库令史十一人,亭长八人,掌固十二人。宋初吏部司郎中、员外郎无职事,元丰改制,始以郎中、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,各四人,分掌尚书左右选与侍郎左右选,称为尚书左选郎中、尚书右选郎中、侍郎左选郎中、侍郎右选郎中,资轻者为员外郎。金元六部不分司,无吏部司之名。明清改称为“文选清吏司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师旅

    ① “师”、“旅”合称。分见“师”、“旅”。② 引申为军队。

  • 北庭

    1、泛指北匈奴居住的地方。北庭的原义是北匈奴的朝庭,后转为对北匈奴居住地的泛称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会南匈奴掩破北庭,固至私渠海,闻虏中乱,引还。”2、唐朝六都护府之一。长安二年始置,辖盐池等十六府

  • 寺监

    隋、唐、五代至宋、辽、金时期,太常寺、宗正寺、光禄寺、太仆寺、大理寺、鸿胪寺、司农寺、太府寺、国子监、少府监、将作监、军器监、都水监、司天监等官署合称。

  • 䆃官丞

    即“导官丞”。

  • 南京刑科给事中

    官名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时,迁都北京,于南京官置,一人,从七品,仍掌司言责,纠劾百官,稽察南京刑部之事。

  • 扫寇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三国魏置。晋、南朝宋省、置无常。宋八品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八班,拟略远将军等号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改拟骁雄将军等号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

  • 右西章帅

    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无定员,五品。

  • 新北厂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内府惜薪司所属机构,掌供应宫廷薪炭。设佥书、监工以督其事,皆以宦官为之。

  • 册书

    官府文书名。唐宋立后妃,封亲王、皇子、大长公主,拜三师、三公、三省长官时用之。由翰林学士撰文。

  • 校尉

    官名。秦汉为统兵武官,略次于将军,高于都尉。出征时临时任命,领一校(营)兵,有司马、候等属官。亦或冠以名号,如横海校尉、轻骑校尉等。又有常设的专职校尉,依其具体职务冠以名号。如统领常备禁军的中垒、屯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