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四镇将军

四镇将军

四位将军的合称,即镇东将军、镇西将军、镇南将军、镇北将军。凡将军皆掌征伐。汉魏等置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一·四镇将军》。


镇东、镇南、镇西、镇北将军的合称。东汉末与三国时设置。镇东将军,东汉末曹操曾为之; 镇南将军,东汉末刘表曾为之,镇西将军,东汉初平三年(公元192年)韩遂曾任之;镇北将军始置于魏明帝太和中,刘靖与许允均曾为之。四镇将军三国魏秩第二品, 位次四征将军, 领兵与四征将军同,资深者为大将军;蜀吴亦均置之。晋与南北朝时四镇将军成为优礼大臣的虚号,晋制秩第三品,加“”字开府者秩第二品,为位从公;南朝宋时秩亦为三品,加“”字开府者亦为位从公;梁陈时四镇将军扩而为八镇将军,为重号将军,梁秩第二十二班,陈秩为二品,加“”字进秩一阶,优者加同三公。北魏、北齐亦置四镇将军,秩从二品, 用以褒赏勋庸,北魏时加“”者进秩为第二品。北周无四镇将军,其后亦无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导洛通汴司

    见“汴河堤岸司”。

  • 平南冠军大将军

    将军名。金章宗泰和六年(公元1206年)侵宋时置,位在平南抚军上将军之下,掌帅兵征战。事毕则免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知三班院

    官名。见“三班院”。

  • 杂买务杂卖场提辖

    官名。南宋置,为四辖之一。孝宗隆兴二年 (1164),令选通判、知县资序人充任。外补则为郡守,内迁则为寺、监丞簿,或直接升任杂监司。

  • 主父

    君主之父。战国时赵武灵王传位给其子赵惠文王,而自称主父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二十七年五月戊申,大朝于东宫,传国,立王子何以为王”,“是为惠文王”“武灵王自号为主父。”

  • 夷离堇

    官名。辽置,初为契丹军事首领,始置于遥辇时期,由本部望族中世选,以领兵作战为其主要职责。其后权力逐渐增大,成为部族的政治、军事首领,太祖耶律阿保机即位前即曾为迭刺部夷离堇。辽建国后,夷离堇由朝廷从本部

  • 惠文冠

    古代武官所戴之冠,亦称武冠。相传为战国时赵惠文王所制,故名。或以为秦朝御史所戴法冠即此。汉朝以后侍中、中常侍亦戴此冠。后代或有沿用。晋朝亦名武冠,详见“武冠”。

  • 五属大夫

    ①春秋齐国五行政长官合称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正月之朝,五属大夫复事。”齐制,郊以外三十家为邑,邑有司;十邑为卒,卒有卒帅;十卒为乡,乡有乡帅; 三乡为县,县有县帅; 十县为属,属有大夫。五属,故立五大

  • 满语。又作“大”。意为“头目”、“首领”。常用作官名。

  • 食邑

    受封者所享有的封地。收其租税而食,故名。又称采邑。春秋时晋国将县邑分封给大夫,作为俸禄形式。汉初,诸侯王、列侯对其封邑还享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,景帝后逐渐被剥夺,仅可敛取封邑内民户的租税,数量按户数多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