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信副使

国信副使

官名。宋朝遣使于辽常置副使,因带国书,故称国信副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卜助教

    流外官名。唐置于太卜署,员额二人,流外二品,掌教占卜之事。

  • 御伯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天官府御伯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改称纳言上士。

  • 太子车右中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《隋书·史祥传》:“祥少有文武才干,仕周太子车右中士。”正二命。官名。北周置,为太子属官,秩正二命,掌太子车马。按其品秩看,只相当于南朝太子仆的属官,可能北周太子车右本置下大夫,只是史籍

  • 捐纳房

    官署名。清朝户部所属办事机构之一。设满、汉司员各六人,由尚书在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、七品小京官内派委,二年一更代。掌理“常例”捐纳及“特开事例”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为暂设核捐处。清代户部内部机构

  • 考察政治馆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预备立宪机构。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 令设,次年开馆。掌研究各国政法制度,斟酌损益,编纂进呈。政务处王大臣兼领,下置提调二人,并章京等。三十三年改为宪政编查馆。

  • 同提举

    官名,宋金元明皆置。提举为掌管专门事务的官员,同提举为提举之副,位在提举之下,与提举共掌其事,多为该官署的副贰长官。如宋朝编修敕令所,其长官为提举,以右丞相兼任,副长官为同提举,以参知政事兼任,掌集诏

  • 俸钱禄粟制

    元代俸禄制度。其制是禄米岁给,按品级高下规定其数额;俸钱以锭计算,每锭五十两,以品级定其额数。外官并有职田之制,无职田者酌量给粟麦。

  • 归正人

    官场用语。南宋初,流落金朝人来归,称为归正人。有官人归正,即恢复原有官职,多注授不厘务差遣。士人归正,许于所在州军入学就读或赴秋试。

  • 习学公事

    官名。北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),中书置检正官,以京朝官充任,掌纠正省务。后以选人领其职,即称习学公事。元丰四年(1081)罢。熙宁七年于大理寺亦置,选曾试刑法、循两资以上者充任,佐理大理寺所掌公事

  • 巡绰官

    见“巡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