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子助教

国子助教

学官名。西晋武帝咸宁(275—280)中国子学初置十五员,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(385) 减为十员。协助博士教授国子学生徒儒学,南朝宋沿置,分掌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毛诗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官》、《仪礼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谷梁》及《论语》《孝经》十经; 或不置学,则唯置一员。南齐高帝建元四年(482)置学,复设十员,位比侍御史。梁国学沿置十员,位二班。陈八品、秩六百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(499) 定为从七品。北齐国子寺国子学置十员,从七品,与太学博士品同而位稍低。隋朝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,从七品; 文帝仁寿元年(601) 罢,炀帝大业三年(607) 国子监国子学置一员,从七品。唐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,从六品上,佐博士分经教授。北宋沿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辽朝国子监国子学亦置。金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二员,女真、汉人各一员,正八品,与教授分掌教诲诸生。元朝集贤院国子监国子学置四员,分教各斋生员,成宗大德八年(1304)为分职上都,增置二员,督习课业; 蒙古翰林院国子学亦置二员,与教授并为正八品。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(1365)朱元璋置国子学,亦设,吴元年(1367)定置一员,从八品,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国子监助教,直隶国子监,分属六堂。见“国子监助教”。


学官名。晋武帝始立国子学,置助教十五人,掌协助博士分经教授。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(公元385年)减为十人,分掌十经,官品同南台御史。南北朝沿置,隋唐以后国子学属国子监,国子助教为国子学中协助博士授业的学官。明清废。参见“国子学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尉军师

    官名,三国魏置,为太尉府官属,掌参谋军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裴潛传》:“明帝即位,入为尚书。出为河南尹,转太尉军师。”

  • 伊什罕伯克

    官名。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。掌襄理回务,为正、副城主。和阗、伊里齐城、库车等处设四品伯克十三人。阿克苏属之拜城设五品伯克一人。叶尔羌属之色勒库尔设六品伯克一人。官名。清代在新疆所设的赞理回务的地方官,

  • 都官员外郎

    刑部都官司次官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始置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置承务郎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复旧,从六品上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仆员外郎,咸亨元年(670)复旧。五代沿置。北宋

  • 堂谢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官员新授官职,除朝见皇帝谢恩外,又赴政事堂向宰相、执政致谢,称堂谢。宋制,官员新授官职,除了朝见皇帝谢恩之外,并须赴政事堂向宰执致谢,称为堂谢。

  • 稽勋司郎中

    官名。即“稽勋清吏司郎中”。官名,为稽勋清吏司郎中的简称。明清都设此官,为稽勋清吏司长官,其佐官有员外郎、主事等。主管勋级、名籍、丧养等事。详见“稽勋清吏司”条。

  • 五雉

    官名。少皞时有此官,为五工正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五雉为五工正。”疏:“贾逵云,西方曰鷷雉,攻木之工也;东方曰鶅雉,搏埴之工也;南方日翟雉,攻金之工也;北方曰鵗雉,攻皮之工也;伊洛而南曰翚雉,设五

  • 工部司务厅

    工部内部机构。清沿明制置,掌收受外省各衙门文书,呈工部堂官阅后,编号登记,分发各司办理;并掌各司处吏员工役的任用管理。设满、汉司务各一人,下设承发科,有经承二人。

  • 督捕司员外郎

    即“督捕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
  • 枢密院左右押衙

    吏名。宋朝枢密院承旨司置,员二人。

  • 宁徽寺

    官署名。元文宗天历二年(1329)设,秩正三品。掌明宗皇后八不沙位下钱粮等事。置卿六员,少卿四员,丞二员。官署名。元天历二年(公元1329年)置,秩正三品。掌八不沙皇后位下户口钱粮等事。主官有寺卿六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