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人

大人

①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。汉魏南北朝时的匈奴、乌丸、鲜卑及稍后的契丹等少数民族首领皆有此称。多由推举产生,任期有一定限制。《魏书》:“(乌丸)常推募勇健能理决斗讼相侵犯者为大人,邑落各有小帅,不世继也。”(《三国志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裴松之注引)《旧五代史·外国列传第一》: “先是,契丹之先大贺氏有胜兵四万,分为八部,每部皆号大人,内推一人为主,建旗鼓以尊之,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。”②官名。北魏建国初期,引用部落时期的称号为官名,置有六部大人、外朝大人等,分理政务。详见各条。


1、指部落首领,即渠帅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乌桓大人来朝。”注:“大人谓渠帅也。”又“三十年春正月,鲜卑大人内属,朝贺。”《后汉书·肃宗孝章帝纪》:“夏六月,北匈奴大人率众款塞降。”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二十四年春,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。”《后汉书·乌桓鲜卑列传》:“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。”

2、指地方上有势力的人,即大家豪右。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,可以为用。”注:“大人谓大家豪右。”

3、指大官贵族,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而后及其大人。”《易·乾》:“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”

4、指占梦的官。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大人占之。”

5、在旧社会官场中,下属称上司为大人。

6、百姓称官员为大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谒者台率

    官名,即谒者仆射。详“谒者仆射”条。

  • 音使

    通音信的使臣,又称信使。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:“周公居摄六年,制礼作乐,天下和平,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,曰:道路悠远,山川岨深,音使不通,故重译而朝。”

  • 知礼仪院

    官名。宋置,见“礼仪院”。

  • 六参官

    唐朝称五品以上的武官等为六参官。唐制,武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,五日一朝,号称六参官,因其一月朝参六次。唐制,武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,五日一朝参,号称六参官。意谓每月六次朝见皇帝。

  • 三礼科

    唐、宋贡举科目名。三礼即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仪礼》。考其墨义、经注、疏义。宋神宗时罢。科举常科科目之一。唐宋时为明经科中的一科,三礼指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仪礼》。宋制,应试者试墨义九十条, 景德二

  • 宗子正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(1101),复置宗学。崇宁元年(1102),诸王宫宗学各置宗子正、宗子录、宗子博士,掌教授之事。

  • 右街使

    官名。唐朝左、右金吾卫属官,置一员,掌分察六街徼巡,入夜则以骑卒巡行、武官暗探。

  • 厌难将军

    将军名号。新莽置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中郎将李棽为厌难将军”。杂号将军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厌难将军陈钦、震狄将军王巡出云中。”

  • 宿卫队主

    官名、北魏置。负责宫廷守卫的较低级军官,统率羽林、虎贲等宿卫军士,有时亦执行其它任务。《魏书·彭城王传》: “(世宗)诏宿卫队主率羽林、虎贲,幽守诸王于其第。”参见“队主”。

  • 录事司

    官署名。金、元均置。管理城市民政。金置于诸府、节镇所在地,录事秩正八品。元置于路、府所在地,录事秩正八品。官署名。金置于诸府与节镇,掌同警巡使。设录事一人,秩正八品;判官一人,秩正九品;下设司吏,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