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使臣

大使臣

官名统称。北宋初以皇城、翰林 (茶酒)、尚食、御厨、军器库、仪鸾、弓箭库、衣库、东绫锦院、西绫锦院、东八作、西八作、牛羊、香药库、榷易、毡毯、鞍辔库、酒坊、法酒库、翰林医官、宫苑、左骐骥、右骐骥、内藏库、左藏库、东作坊、西作坊、庄宅、六宅、文思、内园、洛苑、如京、崇仪、西京左藏库、西京作坊、东染院、西染院、礼宾、供备库等诸司使、副使为大使臣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改武臣官名后,以武功大夫、武德大夫、武显大夫、武节大夫、武略大夫、武经大夫、武义大夫、武翼大夫、武功郎、武德郎、武显郎、武节郎、武略郎、武经郎、武义郎、武翼郎、敦武郎、修武郎及閤门祗候为大使臣。


宋初以诸司正使、诸司副使与内殿承制、内殿崇班合称大使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助教

    官名。① 国子监诸学置,协助博士教授生徒。西晋武帝咸宁(275—280)中初立国子学,置十五员,讲授儒家经典,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(385)减为十员。南朝宋沿置十员,分掌十经; 如不置学,则仅设一员。南

  • 处置使司

    官署名。辽置,属南面边防官。太宗时韩德枢曾为平、滦、营三州处置使,掌三州边防军事。

  • 同签书枢密院事

    官名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(983)始置同签署枢密院事。后避英宗赵曙名讳改称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哲宗元祐(1086—1093)后复置。官名。宋、金设置,为枢密院的佐官。见“枢密院”。

  • 南北东西督冶掾

    官名。西晋时以卫尉统诸冶令,置南北东西督冶掾,以督察铁冶之事。东晋省卫尉,诸督冶掾亦废。

  • 国子录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大观元年(1107)改国子监学录置,正九品。宣和三年(1121),改为太学录。

  • 外仆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郑国置。主设坛和行舍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 “子产相郑伯以如楚。舍不为坛。外仆言曰: ‘昔先大夫相先君适四国,未尝不为坛。’”官名。春秋时郑国设置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子产相郑伯

  • 北假田官

    官署名。西汉政府在北假设置的屯田机构。北假属五原郡,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。元帝时罢。官名,汉置,为边防屯田军官,掌驻防及屯田事务。北假是地名,在阴山以南河套以北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(初元五年)罢……

  • 门局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置。属东宫。

  • 巡行

    中央官员对地方机构巡视督察。《礼记·月令》: “命司徒巡行县鄙。”战国时国君考核官吏的方式之一。国君以巡行视察的方式,督促各级官吏恪守本职,忠于国君。秦王政就常巡视秦国各地,了解吏治情况,黜陟官吏。

  • 尚辇局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殿内省置,有奉御二员、直长四员,又有掌辇六员。唐朝殿中省沿置,有奉御二员、直长三员、尚辇二员。掌宫廷舆辇、伞扇,大朝会陈于庭,大祭祀陈于庙,皆伞二、翰一、扇一百五十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