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官署

大官署

官署名。明清光禄寺所属之机构。明洪武八年(1375)置,隶光禄司。三十年改隶光禄寺。初设署令 一人,丞一人,监事一人。后改置署正一人,署丞四人,监事四人。洪熙元年(1425),南京光禄寺亦置,设官略同。掌供祭品宫膳、节令筵席、蕃使宴犒之事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置。设署正,满、汉各一人,满署丞二人,笔帖式五人,经承一人。掌供备猪只,征收菜园租银及预备筵席所用桌椅等物。十八年(1661)改隶礼部。康熙十年(1671)复属光禄寺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随光禄寺归併礼部。


官署名。秦汉少府属官有大官令、大官丞,掌膳食,但无大官署。北齐置大官署,其长官称令,属光禄寺,掌祭祀用品和犒赏。隋、唐沿置,有令丞,掌膳食供奉。明朝也置大官署,其长官称署正,掌供祭品、宫膳、节令筵席、蕃使宴犒等事。清代沿置,其长官也称署正,掌备器用、供豕物、征蔬类。见《二十六史大辞典·历代职官表》、《明史·职官志四·光禄寺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光禄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右监门率

    官名。隋朝始置,员一人,从四品上,掌东宫诸门禁; 长史以下属官,同太子右内率,又有直长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宫门将,降为正五品,监门直长改为直事。唐高祖武德五年 (622)复为太子右监门率府长官

  • 递送科

    清朝兵部车驾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
  • 备身郎将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左、右领左、右府为左、右备身府后置为长官,各一员,正四品,掌领亲信禁兵,侍卫皇帝左右。唐朝改名左右千牛府将军。

  • 内东头供奉官

    内侍官名。宋初置,后属入内内侍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从八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内侍官名,改为供奉官。官名。宋代内侍省、入内内侍省皆置此官,掌内侍供奉。见《宋史·职官六》

  • 仪制司郎中

    官名。即“仪制清吏司郎中”。

  • 七校

    七校尉统称。西汉武帝置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有中垒、屯骑、步兵、越骑、长水、胡骑、射声、虎贲等凡八校尉,因胡骑不常置,故言七。或以为中垒原属北军,非武帝初置,不在七校之列。七校为七校尉的简称。汉武帝初

  • 五服

    区别尊卑的五种等级服饰。《尚书·虞书·皋陶谟》:“天命有德,五服五章哉。”孔安国传:“五服,天子、诸侯、卿、大夫、士之服也。”

  • 国民参政会

    国民党政府的民意机关。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四月十二日,国民党政府公布了根据《抗战建国纲领》所确定的原则而制定的《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》。《组织条例》第一条说:“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,为集思广益,

  • 三品将军

    两晋南北朝位居第三品的各种名号将军的统称。将军的品位在各朝都有变化,两晋位第三品的有诸征镇安平将军,镇军、抚军至龙骧将军等。《晋书·职官》: “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者,著武冠,平上黑帻,五时朝服,佩水苍

  • 马步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又作麻普。县令之副,原称县达剌干,会同元年(938),太宗改制,称马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