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寺左寺副
明清大理寺之职官。明朝于大理寺左、右寺正下设左、右寺副各二人,协助寺正办理二寺刑名案件,秩从六品。清初沿置,各设汉一人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)裁。
明清大理寺之职官。明朝于大理寺左、右寺正下设左、右寺副各二人,协助寺正办理二寺刑名案件,秩从六品。清初沿置,各设汉一人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)裁。
官名。①春秋时期供使役的卑职小吏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 “舆人纳之,隶人藏之。”杜预注:“舆、隶皆贱官。”② 《周礼》冬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制造车辆的工宫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:“舆人为车”。官
官名。始见于汉。《后汉书·郅郓传》: “援皇太子《韩诗》,侍讲殿中”。《朱穆传》: “宜为皇帝选置师、傅及侍讲者。”时仅侍从皇帝、太子,讲授经义。三国后正式置官。多以明经博学者充任,不常置,无定员。魏
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改太子斋帅置,太子典设局长官,置四员,从六品下,掌东宫汤沐、灯烛、汛扫、铺设。辽朝左春坊典设局置。官名。唐与辽置,见“典设局”。
清礼部内部机构。掌收藏官修的礼仪、则例等书籍的板片。由尚书酌派司员管理,无固定员额。
明清时对生员考试的方式之一。学道或学院每届乡试前巡回所属,以科考甄别学生,以选送优等的生员参加乡试。在明代又称决科。
见“帘官”。
官名。辽朝置。南面官,南京兵马都总管府长官,多以南京留守兼任,以朝廷大员为之。
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一年(795) 增置,为正五品下武散官,专授归唐将领,隶诸卫。武散官名。唐置,专授给少数民族首领,秩正五品下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宋置, 属于文类科目。嘉熙三年(公元1239年)将“博学宏词科”省去“宏博”二字,唯称词学科,每年一试。淳祐初罢废,景定二年(公元1261年) 复嘉熙之制。参见“博学宏词科”。
初为官吏名后为职役名。契丹语音译,义为壮士、勇士,或作拽刺。辽有拽刺军,直隶于朝廷。亦用作官名,有旗鼓拽刺,掌护卫皇帝仪仗旗鼓;军中拽刺,司边防侦候,传报军情;祗候郎君拽刺属祗候郎君班详稳司,掌御前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