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监

大监

官名。(1) 汉朝乌孙国置。据 《汉书·西域传》,乌孙国职官有“大监二人”。职掌不详。(2) 北魏置,为后宫女职,典宫内事。有宫内大监、文绣大监、典禀大监等。孝文帝改定内官时,作司、大监、女侍中三官视二品,也可因其劳绩为一品,或卒后赠第一品。辽、金、元时又有秘书大监。


1、官名,汉朝时西域乌孙国有此官,位在相、大禄下,在大吏、骑君上,职掌不详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乌孙国》:“相、大禄、左右大将二人,侯三人,大将、都尉各一人,大监二人,大吏一人,舍中大吏二人,骑君一人。”

2、北魏置,为后宫女官,掌宫内事,又分宫内大监、文绣大监,典禀大监等。后来,孝文帝改定内官时,作司、大监、女侍中三官为二品,如有功可升为一品;死后也可赠一品。见《魏书·皇后列传·序》。辽、金、元三代又有秘书大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当途

    亦作当“当塗”,指居要职执掌大权。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当塗之人擅要事,则外内为之用矣。”后世多沿用。

  • 辽东都司

    官署名,亦为政区名。明置,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的简称。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因元辽阳行省刘益等归降,设置辽东指挥司,以刘益为指挥同知。旋刘益为叛将所杀,复以吴立、张良佐、房暠为辽东卫指挥佥事。其后又在

  • 资政殿学士

    官名。北宋真宗景德二年(1005)置,以前任执政为之,掌出入侍从,以备顾问。神宋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正三品,属侍从贴职。官名。宋置,景德二年,真宗特置此官,以示对被封人的恩宠,位在翰林

  • 译史

    吏名。从事笔译,设于州以上官署。辽道宗大康九年(1083),定译史迁叙等级。金制,役满一百二十个月,即可出职。元制,役满九十个月无过错,可出职。蒙古人译史出职,较色目人、汉人高一等。

  • 加授

    授官制度。明朝文武官员凡在任得授散阶者,自正二品至从四品,每品分为三阶: 初授、升授、加授。官员经历考后得授此。为本品最高一阶。

  • 侍直大夫

    散官名号。洪武四年(1371)置,以授从五品内官。

  • 抚标

    清代由巡抚直辖的绿营兵。见“绿营兵”。

  • 宁徽寺少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宁徽寺的佐官,见“宁徽寺”。

  • 主管帐司

    官名。宋代转运使司设置,掌管帐籍。

  • 相典厨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丞相的属官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军帅。参见“典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