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子右卫率

太子右卫率

官名。西晋武帝泰始五年(269)分太子卫率置,宿卫东宫,亦任征伐,地位颇重。东晋、南朝皆置,宋二员,五品; 齐一员; 梁一员,十一班,领崇荣、永吉、崇和、细射等四营,属官有丞、殿中将军、员外将军、正员司马、员外司马督; 陈一员,四品、二千石。十六国后秦置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三品上,二十三年以后定为从三品。北齐为太子右卫率坊长官,从三品,领骑官备身正副都督、骑官备身五职、骑官备身及内直备身、备身诸属员等。隋朝置一员,正四品,领掌宫中禁卫,置长史、司马及录事、功、仓、兵、骑兵等曹参军事,法曹、铠曹行参军,行参军,又有直阁、直寝、直斋、直后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右侍率,改亲卫为功曹,勋卫为义曹,翊卫为良曹,罢直斋、直阁。唐高祖武德五年(622)复为太子右卫率府长官,置一员,正四品上,掌东宫兵、仗仪卫之政令,总诸曹及三府、外府事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曰右典戎卫率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右卫率。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,官存而无职司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为从七品。南宋不置。辽、金皆为太子右卫率府长官,金朝为从五品,掌周卫导从仪仗,隶东宫宫师府。


东宫武官名。见“太子左卫率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分司

    ①唐、宋官职名。唐朝于东都洛阳分设略同于京师之官府,于此任官者称“分司”。除分司御史有监察之责外,其他分司官员均属闲散之职。宋朝沿唐制,于西、南、北三京设。多用以安置老疾不任吏事者或责降官员。自哲宗元

  • 戊部候

    名官,东汉置,为驻西域的边防军政长官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置戊已校尉,领兵五百人,居车师前部高昌壁,又置戊部候,居车师后部候城,相去五百里。”“永兴元年,车师后部王阿罗多与戊部候严皓不相得,遂忿戾反

  • 典官

    太平天国官类名。为杂职官的一种,典即典守主管之意,典官种类繁多,依服务的对象分,可别为三类:一类是专为天王、诸王、侯、丞相、检点、指挥服务的,其中在天王府供职的称为朝内典官;一类是办理整个政府事务的,

  • 同文寺正卿

    官名。见“同文寺”。

  • 参军督护

    官名。东晋置,领营兵,有部曲。南北朝沿置,不领营兵。三公府、诸王府、持节都督府及将军开府皆置,地位较低,在长兼行参军之下。南朝梁列为流外官。官名。东晋始置,为领兵诸公的属官,本皆领营兵,有部曲,南朝宋

  • 督捕衙门

    官署名。清初兵部所属机构。顺治十一年(1654)设。掌捕政。置满洲左侍郎、汉右侍郎各一人,满、汉左、右理事官、司务郎中均各一人,员外郎满洲七人,汉军八人、汉一人,主事满洲二人,汉军一人,汉六人。十二年

  • 左奉裕卫率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左内率府率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左内率府率。

  • 三闾大夫

    官名。战国楚置。掌楚国王族昭、屈、景三姓的谱属,举荐贤良,参与决议国事,监察百官等。屈原曾任此职。官名,战国时楚国设此官,掌王族屈昭景三姓,序其谱属、率其贤良、以厉国士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渔父

  • 高等审判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地方审判机构之一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始设于京师、奉天等地,宣统元年(1909)后各省渐设。每省省城一所,大商埠距省城远者得设分厅。掌全省诉讼,审理不服地审厅一审、二审判决上告案不属大

  • 候正

    官名。①春秋战国晋置。又称 “候”、候奄、元候。主侦察敌情之军官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 “司马、马空、舆帅、候正、亚旅皆受一命之服。”杜预注:“候正,主斥候。”②北周置。负责警卫候望。《周书·刘雄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