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孝悌力田

孝悌力田

始见于西汉惠帝四年 (前191)。高后元年 (前187),令郡置孝悌力田一人。文帝十二年(前168)又计户口数增置其员,以奖励有孝悌德行及力务农本者,为民表率。被举为孝悌力田者得免除徭役,时有赏赐,一般不担任官职。据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李贤注,孝悌、力田皆乡官名。此可备一说。明洪武 (1368—1398) 中定为荐举科目,以孝弟之名被推荐者则可授官。


察举科目之一。实行于汉初,用以劝导风化。《汉书·惠帝纪》记惠帝四年(公元前191年)“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(免除其本身徭役)。”又《高后纪》记高后元年(公元前187年)“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。”颜师古注:“特置孝弟力田而尊其秩,欲以劝励天下,令各敦行务本。”至文帝时按户口之多少而增广其员额,与“三老”共同成为郡县中的乡官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记文帝十六年(公元前164年)“以户口率置三老、孝悌力田常员,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。”颜师古注:“计户口数以率之,增置其员,广教化也。”至东汉犹以孝悌力田为乡官,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记元和二年(公元85年)下诏说:“三老, 尊年也。孝悌,淑行也。力田,勤劳也。国家甚休之。其赐帛人一匹,勉率农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东河道总督

    官名。清朝督理河东河道之最高长官。雍正七年(1729)改原副总河设,一人。驻济宁。总督河南、山东河道,掌理黄河南下,汶水分流,运河蓄泄及支河湖港疏浚、堤防之事。九年(1731)设东河副总河一人佐之。十

  • 中宫谒者令

    官名。东汉属大长秋。秩六百石,领中宫谒者三人,主管皇后宫报中章。官名,汉置,掌中宫谒者,主通报中宫奏章。以宦者充任,属大长秋,六百石。属下有谒者三人,四百石。中宫指皇后宫,所以中宫谒者令又简称中谒者令

  • 上京内省司

    辽朝官署名。南面京官。置内省使、副使等职,掌上京内宫事务。

  • 参详仪制使

    官名。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(1016)举行恭谢大礼时置,以参知政事丁谓充任,掌有关仪制之事。

  • 黄门都监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宦官张当曾任此职。见《三国志·曹爽传》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监黄门官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爽传》:“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,专共交关,看察至尊,候伺神器,离间二宫。”

  • 济州路转运司

    地方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本路税赋钱谷、仓库出纳、权衡度量之制。设于济州路。原称上京路都转运司,海陵王天德四年 (1151) 改名。设转运使领司故,秩正三品。下设同知转运使、副转运使等官。世宗大定二十九年

  • 掌津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晋令》规定:诸津渡二十四所,各置监津吏一人。北周置掌津中士一人,正二命;掌津下士,正一命。掌津渡川渎之制,并掌建造桥梁。隶属于冬官府司水中大夫。

  • 罟工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卉下大夫罟工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油漆衙

   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油漆房屋等建筑物及用具等。

  • 乌林大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司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