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金正大元年(公元1224年)置,秩正三品。其副职为副卫尉,秩从四品。
满语官署名。汉译为“内阁”。又作“多尔吉衙门”。
宋朝详议官简称。谏议官的别称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杂家者流,盖出于议官。”谏官议官都掌论议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:“大夫掌论议,有太中大夫、中大夫、谏大夫,皆无员,多至数十人。武帝元狩五年初
官名。明初刑部都官部副长官。初二人,正六品。洪武十三年(1380)改一人,从五品。协郎中共掌本属部事。参见“都官部”。
参见“刀剑备身五职”。
参见“视品”。
官名。掌管道教事务之道官。金朝始置于各路,掌领一路之道人。元朝设于各州,为道正司之长官。掌道人词讼,如有道士与百姓发生词讼,则与地方官共同处理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亦置于州,每州一人,为诸州道
官名。北魏置,集书省属官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六品上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皮下大夫毳工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官名。清末禁卫军训练大臣正式衔名。详见“禁卫军训练大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