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小冢宰上大夫

小冢宰上大夫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多省称为小冢宰。天官府次官,员二人,佐大冢宰卿掌宫廷供奉、侍卫以及全国财政收支,百官俸给等事务,正六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
官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小宰之职设置,为大冢宰卿的副职。《周礼》小宰之职,掌辅佐太宰用六典、八法、八则,以考核王邦、各国以及都鄙官府的政务;辅佐太宰用九贡、九赋、九式,以均节王邦的财用;以官府的六种序次,来规正所有的官吏,以官府的六属制度来推行王邦的政治。以官府的六项职务,来划分王邦的治务,以官府的六种联事来会办王邦的政务,以官府的八项成事品式治理王邦的政务,以平治官府的六种考计方法,来考核官吏们的政绩。每月终了,以各官府的高下为次序,考核他们呈报的政绩。辅佐冢宰办理年终的考核,每年终了,命令所有的官吏呈报一年的政绩。北周小冢宰卿员额二人,正六命。任此职者见《周书·于冀传·李穆附传》:“后转雍州刺史,入为小冢宰。”参见“大冢宰卿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朝元

    明清时科举之制,称朝考第一名为朝元,参见“朝考”。

  • 保颐大夫

    金朝太医阶官名。二十五阶之第四阶,秩正五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正五品上,称保颐大夫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太常寺少卿

    参见“太常少卿”。官名。北魏始置太常少卿,北齐称太常寺少卿,为太常寺的副长官,历代沿置。唐制太常寺少卿二人,正四品上,祭祀宗庙时由其率太祝、斋郎安排香烛,整理揩拂神座与幕帐、迎送神主。举行祭礼时,与良

  • 右武威将军

    官名。即右骁卫将军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改,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复名右骁卫将军。

  • 威戎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东汉末及三国魏置,两晋、南朝宋省置无常,八品 (一说三国魏为五品)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,陈改为拟八品、比秩六百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

  • 沿海缺

    清朝外官缺分之一。属此缺者有江苏之太仓、上海等十县,浙江之仁和、海宁等十七县,山东之诸城、胶州等七州、县,广东之东莞、香山等十三县,福建之闽侯等九县之佐贰、首领官。其历俸升擢与边俸同,俱三年俸满有政绩

  • 司礼太常伯

    官名。即礼部尚书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礼部尚书。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,改礼部尚书为司礼太常伯,咸亨元年复旧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礼部尚书》,参看“礼部尚书”条。

  • 积弩司马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正二命。职掌不详。

  • 忠部

    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左六司之一,置卿一人,又有郎中、员外。

  • 铸印局员外郎

    官名。清朝礼部所属铸印局主官。掌局事。顺治元年(1644)设满洲一人,寻省。雍正十一年(1733)复设,於礼部司员内拣选一人充任,一年而代。乾隆二年(1737)定制,设汉一人。宣统三年(1911)改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