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少府

少府

①官署名。亦作“小府”。战国韩、赵等国置,掌工官器械制造。②官名。秦、西汉列位九卿,秩中二千石,职掌帝室财政,如皇帝私府。管理山泽陂池市肆租税收入,供宫廷日常生活、祭祀、赏赐开支,其库藏比掌管国家财用的大司农丰裕。兼管衣食器用、医药娱乐丧葬等宫廷内部服务事务和宫廷手工业,管辖直接为皇帝服务的机要官员、内侍、宦者。其机构之大、属官之多,在列卿中居首位。西汉设丞六员,属官有尚书、符节、太医、太官、汤官、导官、乐府、若卢、考工室 (考工)、左弋 (佽飞)、居室 (保宫)、甘泉居室 (昆台)、左右司空、东织、西织、东园匠、中书谒者 (中谒者)、黄门、钩盾、尚方、御府、永巷(掖廷)、内者、宦者诸令、丞,胞人、都水、均官诸长、丞,上林十池监等。新莽改名共工。东汉复旧,秩中二千石; 机构职能变动较大,财政收入悉归大司农,助理机要国政的尚书、符节等署及侍中、给事黄门侍郎、御史台权位日增,仅在名义上隶属之; 宫廷内部服务多由宦者担任,官职、机构激增,设中常侍、小黄门、中黄门等宦官及黄门、掖庭、永巷、御府、钩盾诸宦者官署,名义上隶属之,实际上皆得自专,权势极大。少府实际职掌宫廷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和财宝的保管等杂务,领太医、太官、守宫、上林苑令、丞。至魏、晋、南朝,原来在名义上有隶属关系的尚书、侍中、御史等皆各自独立为尚书省、门下省、御史台等中枢机构,宫廷服务及宦者诸署分隶尚书省、门下省、光禄寺等,少府主要管理宫廷手工业。三国魏三品,领材官校尉、太医、太官、上林苑、御府、钩盾、中藏府、中左右尚方、平准令、丞。西晋三品,领材官校尉、中左右尚方、中黄左右藏、左校、甄官、平准、奚官等令,左校坊、邺中黄左右藏、油官等丞。东晋哀帝时省并丹杨尹,孝武帝宁康元年(373)复置,省卫尉后,诸冶令亦属之。南朝宋三品,领左右尚方、东冶、南冶、平准等令、丞。南齐又有锻署、御府、上林等令。梁改称“少府卿”。北魏初仍置,孝文帝太和十五年 (491)以后改名“太府”。隋炀帝时分太府寺别置“少府监”,管理宫廷手工业,历代沿置。参见“少府卿”、“少府监”。②官名。太后三卿之一。两汉魏晋南北朝置,掌皇太后宫私府库藏出纳,皆冠太后宫号为官名。地位与九卿相当。③秦、西汉初 “将作少府”的简称。④汉朝郡太守内府,掌管太守私人财政。《汉书·循吏 ·文翁传》: “减省少府用度。”颜师古注:“少府,郡掌财物之府,以供太守者也。”⑤十六国前凉州牧府的别称,是前凉仅次于太府 (都督府) 的政权机构。设长史、司马等属官。参见 “牧府”。⑥北周“少府下大夫”的省称。⑦唐朝对县尉的俗称。因当时称县令为明府,县尉为县令之佐,故名。⑧清朝对内务府大臣的别称。因内务府管理宫廷服务各项事务,故名。⑨ 明、清对县典史的别称。


1、官署名,战国时韩魏等国置,掌工官器械制造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。谿子、少府时力、距耒者,皆射六百步之外。”注:“《集解》:韩有谿子弩,又有少府所造二种之弩。时力者,谓作之得时,力倍于常,故名时力也。”

2、官署名,也是官名。秦汉皆置,王莽时改称共工。西汉时掌山海池泽之税,东汉时掌衣服宝货珍膳等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少府,秦官,掌山海池泽之税,以给共养,有六丞。属官有尚书、符节、太医、太官、汤官、导官、乐府、若卢、考工室、左弋、居室、甘泉居室、左右司空、东织、西织、东园匠十六官令丞,又胞人、都水、均官三长丞,又上林中十池监,又中书谒者、黄门、钩盾、尚方、御府、永巷、内者、宦者八官令丞。诸仆射、署长、中黄门皆属焉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少府,卿一人,中二千石。本注曰:掌中服御诸物,衣服宝货珍膳之属。丞一人,比千石。”属官有:太医令丞、太官令丞、守宫令丞、上林苑令丞、侍中、中常侍、黄门侍郎、小黄门、黄门令、黄门署长、中黄门冗从仆射、中黄门、掖庭令、永巷令丞、御府令丞、祠祀令丞、钩盾令丞、中藏府令丞、内者令丞、尚方令丞、尚书令、尚书仆射、符节令、兰台令史等。

3、帝祖母属官。掌奉宣帝祖母命,关通宗亲谒见,帝祖母出则从。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大长秋》:“其中长信、长乐宫者,置少府一人,职如长秋,及余吏皆以宫名为号,员数秩次如中宫。本注曰:帝祖母称长信宫,故有长信少府、长乐少府,位在长秋上,及职吏皆宦者。”

4、将作少府的简称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将作少府,秦官,掌治宫室,有两丞,左右中候。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。属官有石库、东园主章、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,又主章长丞。”章、大木、大材。

5、汉朝郡府掌财物的机构。《汉书·文翁传》:“減省少府用度。”注:“师古曰:少府,郡掌财物之府,以供太守者也。”

6、州牧府的别称。十六国前凉的政权机构,置长史、司马等官。

7、少府下大夫的简称。北周有“少府下大夫”,时人也省称“少府”。

8、县尉的俗称。唐朝称县令为明府,因县尉的职位低于县令,故称县尉为少府。后人也沿其称。

9、典史的别称。明朝清朝县典史别称少府。

10、内务府大臣别称。因为清朝内务府掌宫廷各种服务性事项,类似秦汉少府,故以少府作其别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绥集将军

    官名。西晋末王濬置。《晋书·邵续传》:“时天下渐乱,(邵)续去具还家,纠合亡命,得数百人。王濬假续绥集将军,乐陵太守,屯厌次。”

  • 鬯人

    官名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祭祀时供应鬯酒。《周礼·春官》: “鬯人,下士二人,府一人,史一人,徒八人”,掌共秬鬯而饰之”,“凡王之齐事,共其秬鬯。凡王吊临,共介鬯”。贾公彦疏: “饰者,设巾也。”官名。《

  • 检校礼部尚书

    官名。唐有此加官,诏除而非正式加官,无职事。宋也有此加官,散官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八》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

  • 公府戎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三国时魏于咸熙元年(公元2 64年)始置于丞相府,有属一人,所主无考。蜀吴设置情况无考。西晋杨骏为太傅时亦置戎曹属一人。

  • 递送科

    清朝兵部车驾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
  • 车骑都尉

    官名,汉文帝时置,掌领中尉和郡国车士。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,复以为云中守,而拜唐为车骑都尉,主中尉及郡国车士。”注:“(车士)车战之士。”官名。见“骑都尉”。

  • 运筹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海军处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设。掌筹画海战,考核教育、测绘等事。辖谋略、教务、测海三科。置司长一人,承发官一人,科长三人,科员六人,艺师二人,艺士三人,录事六人。三十

  • 练军

    清代后期勇营的一种。同治年间,在经制绿营兵内挑选一部份士兵,提高其饷银,改用新式武器,加以训练,使自成一军,称为练军,也是勇营的一种。光绪中叶以后,与防军一起改为巡防营。

  • 四怯薛

    见“怯薛”。

  • ① 战国时守城之军事单位。《备城门》孙诒让注: “城上百步一亭。”②秦及汉朝隶属于乡的基层行政机构。亭原为军事、交通需要而设,后兼管一亭部之政事。据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,西汉全国亭数为29,635,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