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少詹事

少詹事

官名。唐朝始置,为詹事府之副长官。掌辅导太子。额设一人,正四品上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为端尹府少尹,武则天天授 (690—692) 间又改为宫尹府少尹,旋皆复旧称。宋朝沿置,或以他官兼,或设专员,正六品。掌陪侍讲读。辽朝为太子詹事院次官。金朝为詹事院次官,从四品。明朝于洪武二十五年 (1392) 设,二人,正四品,复为詹事府副长官,佐詹事辅导太子。多由他官兼任。清朝顺治元年(1644)于詹事府设,一人。因当时不设詹事,实为詹事府长官,掌府事。其冬,詹事府省入内三院,遂废。九年复置二人,并詹事一人,至是,始为詹事之副。由汉人充任。十五年省。康熙十四年 (1675) 复置,满、汉各二人。后各省一人。正四品。汉员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衔。康熙时为皇太子讲官。后因不立太子,故其职掌为文学侍从。经筵充日讲官,编纂书籍,典试提学,如翰林。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,以名不符实,裁詹事府,其职遂废。


官名。唐始置,为太子詹事的副职。辽金沿置,元设同知詹事院事•副詹事,明清仍为少詹事,为詹事府的副主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旅贲氏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随王出行守卫。《周礼·夏官》: “旅贲氏,中士二人,下士十有六人,徒八人”,“掌执戈盾,夹王车而趋。左八人、右八人,车止,则持轮。凡祭祀、会同,宾客,则服而趋。

  • 科道官

    明清对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之合称。因其均有监察稽核,建言朝政,纠弹百官之责,故亦统称为“言官”。明代六科与都察院分别独立,通称“两衙门”,至清雍正 (1723—1735) 以后六科并入都监院

  • 司武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司武上大夫属官,佐其总宿卫军事,分置左、右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  • 散从官

    宋朝职役名。北宋初,职役有承符直、散从直、步奏官等名目,神宗元丰三年(1080),一律改称散从官。负责催收税赋、迎送官员等事,通常选三等以上户充。公人名。宋代州役之一,掌追催税赋、迎送官员等公事,分属

  • 中和乐处

    宫廷音乐承应机构。清置,属内务府掌仪司。掌奏乐事务。设副首领太监二人,太监八十人;辖有斛斗人一百人,从三旗佐领、管领下闲散人中挑选充任,以承应乐技。

  • 政事堂主计局

    北洋政府总统府政事堂直辖机关。政事堂成立时设置,袁世凯通过它把财政部和审计处的职权集中在自己手中。依照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五月八日公布的《大总统府政事堂主计局官制》的规定,其职权如下:一、筹议财

  • 洛阳部尉

    官名。《唐六典》卷三注:“后汉洛阳置四尉,皆孝廉作,有东部、西部、南部、北部尉。”又《后汉书·乔玄传》记玄“举孝廉,补洛阳左尉(注:左部尉也)。”尉主追捕盗贼,伺察奸非,分四部尉和左右部尉可能是东汉早

  • 光监钱

    宋代科举考试的报考费。熙宁九年 (公元1076年) 每次参加科场应试,应举者除国子监三舍生外,均须交纳光监钱三贯,始得给牒应试,所收之钱充贡院和期集的费用。

  • 御酒房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内府所属机构,掌酿酒及酒糟制物。设提督太监一员,佥书无定员。宫廷祗应机构。明置,专造竹叶青等各种酒,并糟瓜茄。设提督太监一人,佥书数人。

  • 军资库

    官署名。宋朝置于各州,掌收储本州钱物,以供本州、本路军兵衣赐之用。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(1142),令州县诸司所入一金以上皆入军资库,以使取之于民者尽归于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