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书南部郎
官名。北魏置。参见“南部郎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参见“南部郎”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隋代设置, 属于文类科目。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诏举。参见“制科”。
见钦天监监副”。
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(734)遣中书令张九龄充河南开稻田使,于许、豫、陈、亳等州置水屯。
武官名。三国魏置,秩第五品,臣衢曾任此职。
西汉末年反王莽军头领邓晔自称辅汉左将军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析(县)人邓晔、于匡起兵南乡……晔自称辅汉左将军,匡右将军,拔析、丹水,攻武关,都尉朱萌降。”
金朝太医阶官名。二十五阶之第四阶,秩正五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正五品上,称保颐大夫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清朝各部尚书、侍郎之通称。又作为总督之别称。清朝称各部尚书、侍郎为部堂,各衙门长官也称部堂,各省总督加尚书衔的,也称部堂。
见“大宗正司”。官名。宋置,为大宗正司的主官,见“大宗正司”。
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城守尉”。
官名。吐蕃官,曰曩论掣逋,亦曰论莽热,置一人,任国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