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巡防营

巡防营

清末地方驻防军,亦称巡防队。光绪三十三年 (公元1907年) 因为防军、练军及其他绿营、团练等杂项队伍章制不一,经过挑选,汰弱留强,凡年在二十以上三十五以下,身体强健者,一律按新军编制改为巡防营。每省根据用兵需要,各分若干路(但不得超过五路)。路以中、前、左、右、后或东、西、南、北称之,设统领官,下设帮统官、书记官、会计官、执事官各一人。所辖马、步队各设管带一人,哨官、哨长各三人,书记长一人。以上各员均以绿营将弁兼充。步兵全营额设官、弁、兵、夫三百零一人;马队全营额设官、弁、兵、夫一百八十九人,马一百三十五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定课郎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参见“定科郎”。官名,又名定科郎,三国魏置,为定课曹长官,掌制定律令,考课州郡。详“定科郎”条。

  • 左右街使

    官名。唐制,左右金吾卫所属有左右街使各一人,佐助本卫翊府中郎将分察六街巡警,每日按鼓声启闭坊市之门。下设判官各二人,左右街典各二人。

  • 县司法公署

    兼理司法机关。北洋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六年(公元1917年)五月一日公布的《县司法公署组织章程》的规定,凡未设地方审判厅的各县,应在县知事公署内附设司法公署;如情况特殊不能设立者,经高等审判厅呈准司法部

  • 太原按察司

    即“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”。

  • 东曹督护

    公府僚属名。东晋南朝置。《通典·职官三》: 丞相、相国府“又有参军督护、东曹督护,二督护江左置”。南朝梁诸公府置,位流外五班、四班不等。

  • 契丹军

    元代辽东的乡军之一,不出戍其他地方。

  • 南京户科给事中

    官名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时迁都北京,于南京官置,二人,从七品,仍掌司言责,纠劾百官,稽察南京户部,并以一人管理后湖黄册库。

  • 河淮水军元帅府

    官署名。元至正二十六年(公元1366年)置,为地方军事指挥机构。驻于孟津县(今河南省孟县南)。

  • 贰卿

    唐以后对六部侍郎之别称。因尚书称卿,侍郎次之,故曰卿贰。又称“贰令”。侍郎别称贰卿。尚书为卿,故侍郎称贰卿。《旧五代史·职官志》天成三年敕:“累陟贰卿。”参看“侍郎”、“尚书”条。

  • 道纪司都纪

    官名。明、清各府道纪司之主官。掌理各府之道众,颁发度牒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设,一人,从九品,无俸禄。清顺治 (1644—1661) 中沿设,一人,未入流。选通晓经义、恪守清规者充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