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辽朝南面官,南枢密院官员。尚书省并入南枢密院后,主刑部事。
官名。为国会议长的副职,见“国会议长”。
即“治书侍御史”。《晋书·崔洪传》:“武帝世,为御史治书。”
明代陪都之称。见“陪都”。
官名。太子宫门局长官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太子宫门大夫置。唐朝沿置,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太子宫门郎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流外三品蕴位。属太府卿。
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为辅佐之臣,典致时奥,赤炜颂平,考声以律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官署名。明成祖永乐五年(1407)置,为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,属香山监。苑设圉长一人,从九品,下分各群,设群长,掌牧养马匹,以备军需。永乐十八年并入太仆寺。参见“香山监”。
官名。清朝土官名号之一。武职。四川、云南、甘肃、贵州、湖北、湖南等省设有。正七品。管所辖之兵士,受地方武官约束。世袭,其承袭事隶兵部。云南亦有非世袭者,初为世袭,雍正二年(1724)改拔补。详“土官”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掌朝下大夫司约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