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服
服饰名。最初指平日穿的军装。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: “四牡骙骙,载是常服。”郑玄笺: “戎车之常服,韦弁服也。”后通称日常所穿之服,与“礼服”相对。汉朝以绛衣为常服。晋朝改称五时朝服。清朝官服中亦有常服,乃皇帝及官员平时在衙署内办公及忌辰之日所穿用者,包括袍与褂。常服袍又称开禊袍,帝袍四开衩,宗室以下两开衩,庶民正开衩,即俗称一裹团者。常服褂又称外褂,不缀补子。
服饰名。最初指平日穿的军装。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: “四牡骙骙,载是常服。”郑玄笺: “戎车之常服,韦弁服也。”后通称日常所穿之服,与“礼服”相对。汉朝以绛衣为常服。晋朝改称五时朝服。清朝官服中亦有常服,乃皇帝及官员平时在衙署内办公及忌辰之日所穿用者,包括袍与褂。常服袍又称开禊袍,帝袍四开衩,宗室以下两开衩,庶民正开衩,即俗称一裹团者。常服褂又称外褂,不缀补子。
僧官名。金置,见“道正”。
指太子少师、少傅、少保。见“东宫六傅”。
见“副司弓”。
官署名。汉代有都船狱。大约是造船工场附设的监狱,属中尉,设令及丞。汉代中央机关有监狱的甚多,都司空狱、若盧狱、都船狱之外,尚有官狱、暴室狱等,官是舂米工场,暴室是织染工场,似乎工场附监狱原是为囚禁
官名。即“王会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印“伶官”。乐官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钟成,伶人告和。”
官名,汉置,为蚕官令之副,佐蚕官令掌蚕事祭礼。详“蚕官”条。
官名。北齐置,掌后宫染织。以宦者担任。隶长秋寺奚官署。官名。北齐奚官署所属有染局丞,掌织物染色之事。
官名。南朝宋晋安王属下,北朝北齐太子均置,以善书者任。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定制:凡王子未出阁者置为官属,以现任官充任。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始置于翰林院,正九品,掌以六书供事,不常置
官名。清朝虎枪营之职官。额设二十一人,上三旗每旗各七人。掌率虎枪兵以供役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