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南宋置为殿前司长官,为三衙最高军职之一,掌诸班直禁军扈卫之事。武官名。南宋置,见“殿前司”。
文书名。清朝上行文之一种。清制,中央各文职衙门及八旗、侍卫处等分班值日。各衙门有应行奏闻事件或升官补缺人员带领引见者,均于该衙门值班日办理。如此日无应办之事,亦当呈递折片奏明,俗称“无事片”。
官名。辽北面官。掌监治五院部。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立法院设置,员额一人,为立法院的副长官,参见“立法院”。
北洋政府市自治制中特别市属区的行政主官。参见“市自治制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皮下大夫裘工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官名。辽置,为北枢密院的佐官。见“北枢密院”。
官名合称。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 (399)置。分掌京城周围诸部,共同处理国家日常政务。官名,北魏置。拓跋珪定都平城后,部族南迁,住在平城及其周围,置八部大夫,每部一人。掌督部民,劝课农耕,改游牧为定居耕
即“博尔赤”。
道官名。元置,见“县威仪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