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廷尉平

廷尉平

官名。简称廷平,亦称廷评、廷尉评。廷尉属官。西汉宣帝地节三年 (前67) 因负责判案的廷尉史任重禄薄而增置,员四人,秩六百石。或说置左、右平二员。负责具体案件的审理,位次于廷尉正、监。东汉唯置左平。魏晋南北朝去“左”字,置一员。参议案例律条,复核平决疑狱,可驳回廷尉所奏罪案。公牍须正、监、平三官联署,以互相监督。魏、晋、宋六品,梁六班,陈七品、六百石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定为五品中,二十三年改六品。北齐改置“大理评”。


官名,也写作“廷尉评”,简称“廷平”或“廷评”。西汉置,属廷尉。汉宣帝地节三年,因掌审判案件的廷尉史任务太重而增左、右平二员,负责审理案件,秩六百石,位次于廷尉正和廷尉监。东汉省右平,置左平,负责审理诏狱的罪犯,并兼审地方疑难案件。魏晋南北朝省“左”字,置一人,参议案例律条,复核平决疑案,可驳回廷尉所奏。判决书由正、监、平三官署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越转

    即“超转”。宋代官员升迁有超转的规定,亦称越转。参见“超转”。

  • 北武库丞

    官名。北武库署次官,南朝梁、陈置,员二人。梁流外三品蕴位。

  • 工巡总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末京师治安机关。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设内城工巡局,三十一年设外城工巡局。掌督修京师街道工程,管理巡捕事务。初设亲王一人管理内城工巡局,后设管理内外城工巡事务大臣一人,由大学士、尚书内

  • 称制

    官制用语,天子行施职权叫称制,代行天子职权,也叫称制。《汉书·高后纪》:“惠帝崩,太子立为皇帝,年幼,太后临朝称制。”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太后称制,议欲立诸吕为王。”

  • 新北厂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内府惜薪司所属机构,掌供应宫廷薪炭。设佥书、监工以督其事,皆以宦官为之。

  • 閤门使

    使职名。唐朝中期始置,掌供朝会、赞引百官,以宦官充任。宋朝分置东上、西上閤门使,为武臣阶官,清要之选,多用以处外戚勋贵,属横班,各三员,视四品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始实掌閤门司事,

  • 归正人

    官场用语。南宋初,流落金朝人来归,称为归正人。有官人归正,即恢复原有官职,多注授不厘务差遣。士人归正,许于所在州军入学就读或赴秋试。

  • 东殿六部尚书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置东殿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尚书,属东王府。每部十二人,以数字编衔,自吏部一尚书至工部十二尚书,共七十二人,其官阶职同检点。参见“六部尚书”。

  • 诸行宫副部署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诸行宫都部署院”。

  • 马兵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军制司所属七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马队专科事宜,以及马兵科军士以下各兵科蹄铁、军士之补充,马队常备、续备、后备官兵之册籍,并管理马兵专科学堂等事。置科长、科员、录事。